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ID:22748928

大小:5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1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知识笔试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D、矛盾

2、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4、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包括()等部门法。A、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第17页共17页B、宪法、立法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军事法C、立法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

3、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D、立法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仲裁法、军事法6、法的国家强制性来自()。A、舆论力量B、国家强制力C、政党的力量D、社会力量7、财务行政,是指有关()的处理与调整。A、国家收支B、国家预算C、政府税收D、政府支出8、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A、职位分类制度B、品行分类制度C、职位分类与品位分行相结合D、级别分类制度9、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A、平行文、下行文、越级行文B、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贯到底行文C、越级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D、上行文

4、、下行文、平行文10、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他们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遇事同群众商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A、主体B、客体C、载体第17页共17页D、主人1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制度C、共产主义D、全面小康社会12、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A、阿拉伯数字B、汉字C、汉字大写D、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皆可13、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根本原因是()。A、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B、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下降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D

5、、资本家占用的利润量绝对地减少14、生产资本的职能是()。A、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B、生产剩余价值C、实现剩余价值D、分配剩余价值15、下列哪些事项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特定活动的B、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的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D、市场竞争能够有效调节的16、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A、2002年十六大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第17页共17页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17、

6、下列不属于领导的指挥职能的是()。A、说服B、命令C、示范D、引导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坚持党的先进性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9、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A、竞争性B、独立性C、垄断性D、控制性20、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确保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A、刺激和扩大国内需求B、扩大我国商品出口量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D、扩大吸引外资规模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

7、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C、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D、一切事物都是前进性的发展过程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B、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第17页共17页C、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在自然界中是确定的,在社会中则是不确定的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C、主体对客体信

8、息的思维加工和重构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4、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的是()。A、真理原则强调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强调主体性原则B、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完全一致的C、真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