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方案

诗词大会方案

ID:22749702

大小:77.3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31

诗词大会方案_第1页
诗词大会方案_第2页
诗词大会方案_第3页
诗词大会方案_第4页
诗词大会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大会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第一届诗词大会方案 【一】、指导思想古语说: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因此,

2、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各年段学生中间开展“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活动背景:回顾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回顾童年时光,我们诵读精美诗篇。让学院学子重拾童年的记忆感受诗歌的魅力,让我们去回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情,感受“大漠孤雁直,长河落日圆”的那份壮观与豪迈,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份亡国悲情。让我们穿越历史,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聆听诗人词人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爱记诗词。2、活动主题: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中华精髓。3、活动对象:1—6年级学生【二】、赛事组织主持:刘进强马婷婷出题:

3、教研室及各班语文老师摄影:刘子龙奖状书写:张振林会场布置:王清湶【三】、活动形式一、初(复)赛活动以各班级为单位展开。1.每班举行小型诗词大会,推选出两名参赛者,两名替补队员。(时间12.6---12.8)2.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及专家推荐诵读的古诗文(比赛的具体篇目详见“附件1”)。3.比赛形式各样,以班级情况而定。二、决赛(12月14日)1.参赛人员:全体师生(选手名单见附件2)2.比赛规则:每班选出的两名参赛选手每人选一套题。答题过程中,老师没读完就开始答题者视为犯规,本题计零分。抢答题共十道题,由每阶段所有参赛选手和替补选手共同答题。每

4、阶段不同班级之间进行竞争。每位选手都有一个号码牌,每班参赛选手按1号和2号同种颜色佩戴号码牌,替补选手3号和4号。每班号码牌颜色各不相同。便于答题时区分。个人题每人答题时间为3分钟,3分钟之内答完一套题。集体抢答题共计时10分钟,每班抢到题却没答出来的选手可由选手本班其他几位选手补充。抢答是须听读题老师口令才能抢答。题型多变,当读题教师给参赛选手读题时,每阶段板书教师则在选手旁边的黑板上板书即将回答的九宫格题目。板书教书必须提前两道题开始板书。确保选手顺利答题。3.比赛积分:个人必答题积分,每人选一套题,每套题共10道题,教师读题形式呈现。答对一题计1

5、0分,如答错则该题为零分;小组集体抢答题积分,抢答正确选手自己积10分,并计入抢答选手本班积分;抢到答不出或答错,则不计分。最后,个人总分为两环节答题总和。班级得分为本班四位选手总得分之和。4.参加决赛名额分配:每班挑选2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2名作为替补选手(亲友团),替补选手在抢答题时与参赛选手同步补充答题,个人题时替补选手不准答题。每阶段选出5名积分最高的优秀替补选手。【四】、步骤安排12月14日(星期四)下午1:20布置会场。会场布置图见附件4.2:00大会正式开始。流程如下:1、主持人老师致词大会举办目的。2、校长刘进强致词并宣布白草塬镇中心小

6、学第一届诗词大会正式开始。3、第一阶段:以中年级组(3、4年级)开始,选手先抽题,8位参赛选手各选一套题交于读题教师,读题教师根据题号从1到8的顺序选择参赛选手答题,个人题计时25分钟。个人题答完则本阶段所有选手(参赛和替补选手)准备集体抢答题,本场主持老师下达口令才能抢答,抢答题计时10分钟。4、第二阶段:低年级组(1、2年级)比赛开始。过程如第一阶段。本阶段10位选手计时35分钟。5、第三阶段:高年级组(5、6年级)比赛开始。过程如第一阶段。计时35分钟。6、评委总分,奖状书写。7、校领导对优秀个人和集体颁发奖品和奖状。8、刘校长致大会结束词。【五

7、】、评奖办法(根据答题积分选举)1、团体奖:按所有班级评比,每班参赛选手得分和本班替补选手得分之和计算团体奖,奖项设置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2、个人奖:以每阶段评比,从参赛选手中依得分由高到低选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从替补选手当中选积分前5名进行奖励。3、辅导奖:对获奖选手对应的指导教师颁发奖项。【六】、活动要求1、各班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活动是通过广泛诵读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

8、努力营造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