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油画与图象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

ID:22757782

大小: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_第1页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_第2页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_第3页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_第4页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丹青-油画与图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陈丹青;油画与图象按伞老人的推荐,看到了陈丹青的这篇文字。大致说的是;信息化时代,观众早已是图像的(非油画的)观众。中国的油画家先天准备不足,,,目前不抄照片的画家,不过是画给圈内的人看,抄照片的,即不能讨好观众,更是自甘边缘化的行为,,,许多常识在陈丹青的独立思考中重显意义,也喜欢陈丹青泼辣、率直的文笔,,,(我个人的一点不同看法,还是说在跟贴里。)——————————————油画与图象第叁届中国油画大展创作研讨会书面发言陈丹青我在学校混饭吃,不免被命令填写所谓“研究方向”,我于是写成:“架上绘画与图像文化对比研究”,因为80年代初我就在纽约遭遇绘画与图像关系

2、问题,在二者之间持续挣扎十多年,至今不得要领。英语“Painting”一词指手工绘画,“Picture”一词,则泛指手绘或印刷的“画面”。“图像”这一翻译词则相当准确,泛指机器复制的画面与照片。出国留学的中国画家常有这样的经验:老师说,你们画得很好看,但那是“Picture”,即“图”,而不是“Painting”,即“画”。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具象作品,几乎都用照片。没有照片,我们无法画画。用照片画画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在“利用照片”还是在“画照片”?一百多年来,图像与绘画在西方艺术中是怎样一种关系?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摊这个问题。一先说西方。 自从19世纪中叶欧洲发

3、明摄影,画家就利用照片画画,如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尤其是德加。最近二十年,西方出版了上述画家利用的照片原版,其中最有名的证据就是库尔贝大型代表作《画室》中的那位裸体女子,即依据当时的色情照片。但那是“利用照片”,不是“画照片”。当时法兰西绘画达于巅峰,而摄影尚在幼儿时期,绘画与摄影绝对主从关系。19世纪末,画家们意识到:摄影将逐步取代传统绘画“记录”与“传播”的那部分社会功能。譬如18世纪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其社会功能实际上类似“新闻报道”。一百多年后泰坦尼克号沉没,举世要闻,但没有一个画家还有籍里柯那样的描绘热情。到了20世纪初,摄影在争论中成长为一大视觉

4、艺术,绘画则于同期大致分成两大著名的新走向。一路的前驱是后印象派,引出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及抽象画,这几派画家与照片划清界限,其主旨,是玩弄绘画自身的种种可能性,其演变,出于绘画史自身的因果关系,大量美术史论著即着眼于此。另一路是纷杂的现代主义,其中最极端者,即达达派颠覆传统,杜尚告别绘画。他们放手利用图像,刻意融解绘画与摄影的分野。杜尚给《莫娜丽莎》画两撇胡子,用的是现成图片,达达艺术的拼贴直接使用照片,像曼.雷这样的大师,其身分既是摄影家。但是,图像复制技术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则要到二战后才被充分认识,始有专著予以追述,这些专著的译本在中国很有限。上

5、世纪前半,摄影成长独立,电影业与现代印刷术突飞猛进,画册,杂志,电影,广告,全方位占据了大众视觉生活。1937年左右,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预见复制图像决定性地改变了视觉艺术。更早时列宁指出,电影将是新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开启了共产世界的宣传机器,苏联成为电影大国,与庞大的好莱坞电影业不相上下。五六十年代,普普艺术彻底解除了复制图像与手工绘画的藩篱,图像可以被视为绘画,绘画也可以被视为图像,其后果,是加速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边缘化。这一后果,影响到欧美艺术教学,从那时起,欧美学院传统绘画课程开始没落,解体,绘画变为兴趣

6、课程,非绘画教学则日益增多,艺术家的角色与价值观发生历史性变化:当一名艺术家,不等于当一名画家,而一名画家并不意味着就是艺术家。70年代后,录像机、摄像机、拷贝机、傻瓜照相机、数码摄影机、个人电脑相继诞生,在同时发生的后现代文化情境中,图像复制技术由工业而商业,并进入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摄影家、平面设计家、影像制作者被纳入过去只有画家与艺术家组成的重要展览。80年代,西方重要美术馆相继成立摄影与影像专馆,国际性双年展的多媒体艺术比重,持续增长。到了90年代,最前沿的实验艺术早已不是装置,不是行为,而是多媒体作品。去年我在纽约古根海姆艺术馆看了多媒体大展“移动的图

7、像”,即总结性回顾三十多年来欧美高度成熟的多媒体艺术。其中有照片、录像、电影、广告,但其效果和理念,错综复杂,异常新颖,均不是我们对上述图像原有的认知,可惜这样的展览也无法来到中国。假如不是危言耸听的话,促使架上绘画日益边缘的艺术,不是行为与装置,而是多媒体艺术,因为二者的工具、技术与美学虽然完全不同,但其作品,都是“平面的”、“二维的”。在西方,任何事物都有坚实的对立者。一代代绘画天才照样画画。二战后,不谈抽象画这一大类,我们比较熟悉的人物有英国的弗罗依德,意大利三C,德国的巴赛利兹,基佛,伊门道夫,法国的阿利雅,西班牙的洛佩斯,美国霍珀,尼尔等等。其中,弗罗

8、依德,阿利雅,洛佩斯等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