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温州》(瓯越文化)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

ID:22771184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_第1页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_第2页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_第3页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_第4页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温州》(瓯越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一)欣赏诗之景——江心屿江心屿以其独特的位置和优美的景色,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具文学特色的。屿上遍布殿堂亭榭,古迹众多,加上古木葱茏,风景秀丽,因而,一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来此游览观赏并留下大量的墨宝。据统计,历代歌咏江心屿的诗篇约有1000多首,这是全国各大风景点中极为少见的,在中国岛屿中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江心屿便有了中国“诗之岛”之称。1.江心寺简介及对联解读古时的江心屿是有两个小岛组成。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人清了奉旨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人填塞中川,两屿于是连接为一岛,

2、并建寺名中川,通称“江心寺”。寺院大门两边楹柱上有一副叠字对联。它相传是宋代的王十朋撰写的,现在悬挂在寺门的对联由书法家方介堪重写。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法:上联中第1、3、4、6、8字之“朝”,读音为“朝夕”的“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下联中第1、3、4、6、8字之“长”,读音为“长短”的“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妙处:本对联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妙字好联。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

3、择E和F。2.浩然楼在江心寺的东侧,有一座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顶的建筑,就是浩然楼。其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登楼远眺,瓯江上的往来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众山遥相对,孤屿共题诗。”正对应此景点浩然楼。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B。3.宋文天祥祠在江心寺与浩然楼之间有一座庭院式的建筑,便是宋文信国公祠。公元1276年,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公元1482年,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祠。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

4、H。a)澄鲜阁和谢公亭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又名江上楼。后取谢灵运诗《登江中孤屿》中“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之意,改名澄鲜阁。这首诗成为现存最早描写江心屿的诗。谢公亭位于澄鲜阁东南侧江畔,相传谢公游江心屿时,常憩此亭观赏江景并吟诗作对。因而,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白、杜甫也写下了“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和“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的诗句,抒发诗人对江心屿的向往之情。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A和C、D。5.来学亭来学亭位于孤屿的东北角,遥对永嘉罗浮山。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水木皆含情,隔湖与“情

5、人岛”相望,颇具诗情画意。古人喜在此作画赋诗,特别是在冬天,来观雪景更属幸事。此乃“江心屿十景”中第一佳景。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H。6.东西塔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西塔位于孤屿西峰山。双塔对峙挺拔,有凌云之势,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温州风光的标帜。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G。(二)走近诗之人1.山水诗宗——谢灵运温州那繁华的五马街、古老的康乐坊、谢池巷以及幽雅古朴的池上楼等地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谢灵运。(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永初三

6、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谢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谢灵运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祖”。2.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四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诗歌成就以赵师秀为最高。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

7、的闲逸生活。“四灵”主要写五律诗,特别注重推敲中间两联;他们也写七绝,虽不多,却各有若干首属宋代绝句中的上乘之作。3.市井七子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4.历代文化名人①徐霞客②朱自清③陶弘景(分别由学生介绍教师再补充总结)(三)品读诗之情1.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仕途坎坷的

8、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