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ID:22774431

大小:3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和溶液教案一、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组成溶质:被溶解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按溶质的多少来分浓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升温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对一般固体物质的溶液)分类按给定温度下能否在溶解溶质分溶液概念饱和溶液→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2、有关计算溶液的导电性原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相关知识点:1、溶液1.1溶液的相关概念1.1.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1.2溶质和溶剂:被

2、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1.1.3: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溶剂的判断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是溶剂2、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3、当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成溶剂中考练习题:1、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B.氢气C.蔗糖D.汽油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3、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海水是盐溶

3、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1.2溶解和溶解现象1.2.1可溶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即溶解时出现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1.2.2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现象的比较NaClNH3NO3NaOH用心爱心专心是否溶于水均可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变降低升高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不变化吸热放热1.2.3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3、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率中考练习题:1、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

4、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g,水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3

5、)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1.3饱和与不饱和溶液1.3.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般的方法是通过改变温度或增加溶剂因此,只能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时,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1.3.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区别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达到最大值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未达到最大值联系1、升高温度(多数情况)2、加入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降低温度(多数情况)用心爱心专心2、蒸发溶剂3、加入溶

6、质中考练习题:1、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下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0g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

7、浓硫酸。(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g。(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g1.4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1.4.1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概念1.4.1.1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