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

ID:22775346

大小:46.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_第1页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_第2页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_第3页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_第4页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塑料模具基础课程讲义(二)[来源:机电论文

2、类别:技术

3、时间:2009-2-1610:12:10][字体:大中小]第三章塑件一﹑塑件的基本内容1.立体空间内容,几何结构,尺寸及精度。2.塑件表面的内容、标记、符号、文字、表面图案、图形、粗糙度。3.静态、动态性能,机械、物理、化学等性能。4.环境、人机工程。5.塑料的选择。6.成本、价格。7.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实现的可行性﹐经济性等。二﹑几何结构及尺寸精度1.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设计。1-1.形状:塑件的形状应尽可能保证有利于成型原则。1-2.脱模斜度:由于塑件冷却后产生收缩,会使塑件紧紧

4、包住模具型芯和型腔中的凸起部分(主要包模仁),为了便于取出塑件,防止脱模时撞伤或擦伤塑件,设计塑件时,其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均应具有足够的脱模斜度。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压缩成型较大的塑件时,要求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大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b.常用脱模斜度值为1°~1.5°,也可小到0.5°。c.对于高度不大的塑件,可不取脱模斜度。1-3.壁厚:塑件的壁厚与使用要求及工艺要求有关。a.在塑模成型上,壁厚过小,熔融塑料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阴力较大。b.壁厚过大,会造成用料过多,增加成本,且会给成型工艺带来困难。在塑件上还会产生气泡,缩孔﹑凹痕﹑翘

5、曲等,影响产品外观。c.在成型工艺上还要求塑件各部位的壁厚尽可能均匀。1-4.加强筋:它是塑件中经常会用到的增加塑件强度的办法,其优点:a.使塑件壁厚均匀,即节约了材料,又提高了强度,还可避免塑件中外观缺陷。b.增加塑件的刚性。c.沿料流方向的加强筋还能降低塑料的充模阴力。加强筋的设计要求:a.为了增强塑件的强度及刚性﹐加强筋应设计得矮一些,多一些为好。b.加强筋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两倍的壁厚。c.对于薄壁塑件,也可将其设计成球面或拱曲面形状。1-5.支承面:以塑件的整个底面作为支承面是不合理的。通常利用的是边框支承或底脚支承。1-6.圆角:塑件上

6、除了使用上要求必须采用尖角之外,其余所有转角处均应采用圆弧过渡,因为尖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影响塑件强度。采用圆角的优点主要有两方面:a.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了塑件强度及美观。b.模具在淬火和使用时不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1-7.孔:塑件上的孔是用模具的型芯来成型的,在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a.孔应设置在不易削弱塑件强度的地方。b.在孔之间及孔与边缘之间均应有足够的距离(一般应大于孔径)。c.对于盲孔,在挤塑或注射成型时,其孔深不得大于孔径的4倍。1-8.合页的设计:合页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a.对于塑件本身壁厚小的中间薄膜处应相薄,壁厚大的,薄膜处应

7、厚一些,但不得超过0.5mm。b.合页部分的厚度应均匀一致。c.成型时,塑料必须从塑件本身的边通过中间薄膜流向另一边,脱模后立即折曲几次。1-9.止转凸凹:塑件上设计的止转凸凹一般是为了便用握持和塑件成型后易于拧出,在设计时应当注意:凸凹纹方向与脱模方向一致性及模具便于加工性。1-10.螺纹:a.塑件上的螺纹可以模塑时直接成型,也可在模塑后机械加工成型。b.模塑的螺纹其外螺纹直径不宜小于4mm,内螺纹直径不宜小于2mm,精度不高于3级。c.为防止塑件上螺孔的最外围螺纹崩裂或变形,应使孔始端有一深度0.2~0.8mm的台阶孔,螺纹末端也不宜延伸到与

8、底面相接。1-11.齿轮:a.齿轮各部分的尺寸有如下的规定:a-1.轮缘宽度最小为齿高的3倍。a-2.辐板的厚度应等于或小于轮缘厚度。a-3.轮壳厚度应等于或大于轮缘厚度。a-4.轮壳外径最小应为轴孔径的1.5~3倍。a-5.轮壳长度应相当于轴径。b.在设计齿轮时,还应注意:b-1.尽量避免截面的突然变化。b-2.尽可能加大圆角及圆弧过渡的半径。b-3.轴与孔尽可能不采用过盈配合,可采用过渡配合。1-12.嵌件:嵌件的用途:a.增加塑件局部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导电性、导磁性。b.增塑件的尺寸和形状的稳定性,提高精度。c.降低塑料的消耗及满足其它

9、多种要求。2.嵌件表面形式:菱形滚花、直纹滚花、六边形、切口、打孔、折弯、压偏等。3.嵌件的设计要`求:3-1.为了防塑件应力开裂,嵌件周围的塑料层应有足够的厚度,同时嵌件本身结构不应带有尖角。3-2.单侧带有嵌件的塑件,因两侧收缩不均匀,造成很大的内应力,会使塑件产生弯曲或断裂。3-3.为了防止嵌件受到塑料流动压力产生位移或变形,嵌件应牢固固定在模具内。3-4.嵌件设计应尽量用不通孔或不通螺孔。3-5.为了避免鼓胀,套筒嵌件不应设置在塑件的表面或边缘附近。3-6.为了提高嵌件装在模具里的稳定性,在条件许可时,嵌件上应有凸缘,并便其凹入或凸起1.

10、5~2mm。3-7.当嵌件自由伸出长度超过嵌件支承的直径2倍时,垂直于压塑方向的嵌件应有支承柱。3-8.当嵌件为螺杆时,光杆部分与模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