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

ID:22827426

大小:5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1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_第1页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_第2页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_第3页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_第4页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林语堂先生1895年出生福建漳州五里沙村(今漳州芗城),1976年病逝于香港。做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大师,先生一生著作甚丰,享誉中外,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学财富。研究林语堂、宣传林语堂,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对于加强对外对台文化合作,推动漳州文化事业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做为家乡人,做为先生家乡的文化主管,深入研究先生的文学、先生的人生,应是本职工作的题中之义。但因世务繁杂,更兼本人学识有限,因此只能见诸于浅尝辄止,只鳞片爪。本文仅仅谈谈“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一些想法”,并以此就教于诸位学者专家。一、关于先生关于先生的研究话题,有诸多方面,有文

2、学的,人生的,家乡情结的,爱国精神的,等等。研究的门类种类越多,好处越多,对于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有灵有肉的、鲜活的、理性的,研究先生,了解先生,再现先生,弘扬先生,当有极大好处。这里,谈谈先生的文化特质。中国的汉字,常用字三千字,多一点用,也就五千余。倘若仅是就字学字,那是学生;倘若教人认字识字,阐释字义,那是教师;倘若将汉字排列组合,写出一些故事来,写出一些感情来,那是作家;倘若能在字里行间洋溢一种感悟与思想,在文字之外透示一种精神与境界,那才是文学大师。先生属于最后的一种。先生的文章,处处闪烁先生所特有的文化品味。换言之,先生的高明,在于先生超凡不俗的文化特质。1、先生的文化

3、情怀先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孔子尤其推崇备至。儒家的“中庸之道”,浸透先生的思想灵魂和人生态度。先生在《论裸体》一文说:“我像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相信中庸之道。”先生还说,“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参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中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先生又说,“有一点更加重要,就是这两种不同的理念的混合,产生了一种和谐的人格,这种和谐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公认目的。”(同上)。基于这种思想,先生对陶渊明的人生与

4、文学给予相当的赞誉,称陶渊明是“人生的爱好者”。他说,“陶渊明是一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他“能够活在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地位,而不敌视人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小诗,先生评价甚高。先生的中庸思想,可以从他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先生非常喜欢清代李模(密)的一首诗,也即“半字歌”,认为他最好地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首《半字歌》是:“看破浮尘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

5、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僵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这首《半字歌》,是对中庸哲学的形象阐释。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写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真个是一展无余。作者悲悯天地万物,悲悯人生百年,但热爱人生,保持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这首诗,对世界,对人生,都有本质的理解,极为深刻透彻。“中庸”思想造就了先生的人生哲学和文化情怀。先生提倡工作与休闲相结合的生活方式,主张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尽情享受。他说,“我主张‘尽力工作尽情作乐’。”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平均每年

6、写一本书。先生写《生活的艺术》一书,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先生曾自戏称,写作时犹如文王被囚,离开不得。先生对于学习、对于写作,可谓辛劳。与此同时,先生又非常注意休闲,懂得享受。写作之余,先生常常到户外散步,也常常到郊外垂钓。一有余暇,就安排时间游历名山大川。以他的说法,叫做充分享受人生,力求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先生的《论游台南》,记载了先生休闲活动,也阐明这一生活原则。对此,先生在一篇文章《个人的梦》里写得更为有趣。他说,假使能给他一个月的悠闲时间,他愿意过一个月的悠闲生活。他描述这样的生活:先睡48小时大觉,换上便服,带一渔竿,携一本《醒世姻缘》、一本《七侠五义》、一本《海上花》,

7、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到一世外桃源,暂做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为此可见,先生的文化情怀根于中庸之道,起于“半半哲学”,积极与消极混合,既悲悯世事而又超然出局。他的文化情怀铸入了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又决定了文化情怀。这就是,劳动与闲适结合,注重努力工作,善于享受人生。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先生与陶翁一样,其文化情怀与人生哲学,并非“躲避”,而是“选择”;并非“愤世”,而是“入世”;并非消极隐匿,而是积极争取。简言之,先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