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

ID:22840917

大小:62.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1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_第1页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_第2页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_第3页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_第4页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违背“三个代表”是苏东地区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教训【内容提要】苏联东欧剧变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苏联东欧国家的执政党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一贯地强有力地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没有忠实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人民所抛弃。江总书记提出在党的建设中要实践“三个代表”的总要求,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关键词】“三个代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总结【正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剧变距离现在并不遥远。这一剧变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苏联东欧国

2、家的执政党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一贯地强有力地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没有忠实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人民所抛弃。江总书记提出在党的建设中要实践“三个代表”的总要求,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执政党没有按照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1、陷在阶级斗争和党内斗争的怪圈里不能自拔。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苏联和东欧国家阶级斗争扩大化。斯大林曾提出“通过无产阶级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阶级斗争必然越来越尖锐”的理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3、执政党把这理论奉为圭臬,并把它作为治党建国的指导思想。他们对如何解决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没有做出正确的回答,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阶级斗争和党内斗争上,而不是放在制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上。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不断清洗“阶级敌人”的尖锐斗争中完成的。苏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揭发和铲除人民敌人的运动”(大清洗)及此后至斯大林逝世前层出不穷的骇人听闻的“反党集团案”,使苏联无法从容地进行经济建设。战后东欧国家的政局一直不稳,发生了多次政治风波。一有风吹草动,各国执政党便急于清洗“阶级异己分子”、“帝国主义代理人”、“民族主义分子”。战后东欧国

4、家历次政治风波中的反复“清洗”使东欧国家一次又一次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热衷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苏联醉心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东欧各国追随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展了无休止的军备竞赛,许多高精尖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而不是用来装备和改造国民经济。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真正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仅1977年苏联军费高达1300亿美元,占国民总产值的%。长期的东西方对抗和军备竞赛给苏联和东欧各国背上沉重的包袱。人民看不到希望,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3、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拒绝实行全面的正确的经济体制

5、改革。东欧各国共产党在执掌政权后,照搬了以斯大林模式著称的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这一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对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无能为力,旧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执政党也曾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过某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这些改革充其量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都不敢冒巨大的风险去进行全面改革,只采取比较保守的“迈小步”的策略,使经济管理变得灵活一些。有些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想极力冲破斯大林体制,但在苏联的高压下,又重新回到高度集中的这一体制上来。有些国家,如罗马尼亚,干脆拒绝改革。齐奥塞斯库认为罗马尼亚的

6、政治和经济体制“已经完善”,不存在需要改革的问题。他甚至多次宣称,即使让历史倒退二十年,他依然要走今天的路。他把适当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允许少量私营经济存在等措施,统统斥之为“倒退”、“搞资本主义”,说:“我们不能恢复形形色色的剥削与压迫形式,为完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这么干。”(注:《东欧风云》,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168页。)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联东欧的政治结构和思维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经济上未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框,依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到七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1988年波兰的国民收入只及1978年的水平;若按人口平均计

7、算,比1978年的还低8%左右。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更是每况愈下,有的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八十年代后期更加一蹶不振,1989年国民收入仅增长%。八十年代后期,苏联和东欧国家才提出必须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进行彻底革新,把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为时已晚,回天乏力。4、没有对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给予足够的重视。“冷战”时期,苏联出于保障自身安全和控制东欧国家的需要,于1949年1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