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库1601》有感

读《读库1601》有感

ID:2284519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读《读库1601》有感_第1页
读《读库1601》有感_第2页
读《读库1601》有感_第3页
读《读库1601》有感_第4页
读《读库1601》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读库1601》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读库1601》有感  读《读库1601》有感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读库1601》,说是断断续续其实是像开篇的邓安庆的《回乡》,春节前后我就应景的读完了。而最近在读一些反映文革的文字,想起书中还有一篇杨浪的《激情爆棚的歌》,介绍的是文革中的大型音乐组曲,又翻出来读了,当然这篇文字我不敢展开说,因为这介绍的不过是那段荒诞岁月里的,又一件佐证其荒诞性的证据而已!  追老六的《读库》也有些年头了,《读库》虽然定位于书而非杂志,但每本也大都由篇幅不等的六、七篇文字组成。其中难免有个别篇的文字没兴趣去读,而有的却会反复读多遍。像《读库1601》中邓安庆的《回

2、乡》我就读了两遍,而其中也有几篇没读。  类似《回乡》类型的文字近年来读过一些,像去年读过的阎海军著的《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就是其中写得相当不错的一本,以家乡作为个案,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乡村巨变,饱含着对乡土的热爱和巨变的焦虑。在书中描述的诸多问题,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都是当下改革过程中农村急需解决的难题。  但《回乡》之所以能够打动我,是因为这篇文字的特别视角。《回乡》并没有把笔墨着重于描述乡村物质生活的落后、精神文明的缺失等,而以琐碎得近乎啰嗦的文字,细细刻画了与父母乡亲的疏离。回乡,离乡,一次次的别离与相聚,并不是简单

3、的重复,故乡在变,自己和父母相互眼中的对方也在稍然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不只是对于乡村没落的感慨,更有人与人之间心理的疏离。  当然,对于这种疏离感的描述完全没有用那些党报党刊上习惯的大而化之的词汇,只是用简单的,琐碎得近乎啰嗦的文字描述回乡后,短短几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但读来却有着更深的痛楚。  初读之时,觉得如此琐碎的文字怎能入老六的法眼,并占据第一篇的重要位置呢?但越读到后面,也就越能理解老六的用心和慧眼了。也让我忍不住又重读一遍,读完也在思考:与父母的疏离,只是离乡者独有的怅惘吗?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为一名美国记者所写,从多个角度描

4、写了叙利亚战争带给世界,更多是带给叙利亚人民的伤害,让人更能看清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战背后的惨烈与丑恶,正如文中所说:"叙利亚战争是一场混战,冲突各方都以损害叙利亚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晚清诗人郑珍》的施吉瑞是一名美国汉学家,曾师从陈世骧、叶嘉莹,中文名即由陈世骧先生所取,而郑珍是他最喜欢的诗人。  在施吉瑞的眼中,郑珍是"清诗第一人,可与杜甫齐名,以郑珍为代表的宋诗派对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文中力求尽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诗人的思想活动。但我读后,却更感慨在时代的巨浪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力!  其它几篇

5、,像介绍沙盒游戏的《一盒散沙》就直接略过了。最后一篇,每年第一册的保留节目《声音:2015年的表态与记录》只是大略翻了翻。  我有时候想,《读库》中的文字能够吸引我的是什么?  说实话,其中的多数文字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琐碎得近乎啰嗦的,即不能给你指明人生的方向,也没有教你什么做人的道理,甚至都没有告诉你如何分辨是非对错,但说实话,我觉得可能正是这种老六一直坚持的"摆事实不讲道理"的编辑方针吸引我追下去的。而且现在这种"摆事实不讲道理"的文字太少了,上到习总的讲话,下到一部小说,总想教育你点什么,读来容易让人心生反感!  仅记于2016年07月15日22

6、时30分。  读《读库》的一些感受  自从看了第一期《读库》后,再也放不下,每一期都必须看,正如下时候牵挂《故事会》,每一期都是令我期盼,当然,现在的《故事会》落寞了。  《读库》的的文章都是选自各类书籍,是一种编选书籍。选编书籍并非易事,编者要有相当高的文学鉴赏力,还需非常宽广的阅读面。每一种选编书籍不能搞成大杂烩,成功之处在于它有标准。什么样的题材,文字风格,甚至内容长短,都得符合一定的标准,这样可以吸引一个固定的群体。标准之下,就看编者的功力了。市场上的选编书籍不少,但有影响力的当推《读库》。他的文字平和,没有华丽的辞藻,感情真挚,记录不同年代,

7、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历史。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写的从业经历和兴趣爱好,翻译的国外文章。每一本《读库》下来,感到充实,回味悠长。我略微做了总结:  一、张立宪对插图比较偏爱,每一期的插图都得20页开外,甚至四五十页。自2006年第一期读库发行以来,每一期都有丰富的插图。除了一些文章配备的外,不少文章本身就是图片方面的介绍文章。有一期介绍了一位男性从青年到老年的照片,让人感到岁月匆忙,真正理解什么叫白驹过隙。其他的电影、建筑、绘画等,都有涉及。难得的是这些配图印刷精美,保持了原图的原汁原味。看了民国老课本后,顿觉我们用的课本差的好远。  二、注重历史,尤其小人物在

8、历史背景中的生活。历史吸引人,有他独特的魅力。张立宪选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命运史书。从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