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ID:22855454

大小:255.7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1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_第1页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_第2页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_第3页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_第4页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摘要:烃源岩对应的英文为Sourcerock,从本意上讲,它应该既包括能生油的油源岩,也包括能生气的气源岩,但过去多将它译为生油岩。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早期的油气勘探主要瞄准着对油的勘探。因此,油气地球化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油而不是气。这可能是早期的有关专著和教材也多冠以“石油”而不是“油气”的原因所在。相应地,生油岩这一术语在地化文献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沿用。随着我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的逐步、大幅提高,有关天然气的勘探和地球化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需要区分油、气源岩。因此,本文中以烃源岩替代早期的生油

2、岩来涵盖油源岩和气源岩。关键词: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前言烃源岩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确定有效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的基础。烃源岩评价涉及许多方面,虽然在不同勘探阶段以及不同的沉积盆地,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l)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2)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强度等。本人主要介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方面:1.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丰度是指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的数量。在其它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丰度)越高,其生烃能力越高。

3、目前,衡量岩石中有机质的丰度所用的指标主要有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总烃和生烃势(或生烃潜量Pg,Pg=S1+S2)。1.1有机质丰度指标1.1.1总有机碳(TOC,%)有机碳是指岩石中存在于有机质中的碳。它不包括碳酸盐岩、石墨中的无机碳。通常用占岩石重量的%来表示。从原理上讲,岩石中有机质的量还应该包括H、O、N、S等所有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元素的总量。但要实测各种有机元素的含量之后求和,并不是一件轻松、经济的工作。考虑到C元素一般占有机质的绝大部分,且含量相对稳定,故常用有机碳的含量来反映有机质的丰度。将有机碳的量转换为有机质的量,需要补偿其它有机元素的量,常

4、用的方法是乘一校正系数K,即有机质=K·有机碳。不难理解,K值是随有机质类型和演化程度而变化的量。Tissot等给出了经验的K值(表1.1)。表1.1由有机碳含量计算有机质含量的转换系数(据Tissot,1984)演化阶段干酪根类型煤IIIIII成岩作用1.251.341.481.57深成作用1.201.191.181.12第13页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分析原理来看,有机碳既包括占岩石有机质大部分的干酪根中的碳,也包括可溶有机质中的碳,但不包括已经从源岩中所排出的油气中的碳和虽然仍残留于岩石中,但分子量较小、因而挥发性较强的轻质油和天然气中的有机碳。因此,所测得的有机碳只

5、能是残余有机碳。1.1.2氯仿沥青“A”(%)和总烃(HC,ppm)氯仿沥青“A”是指用氯仿从沉积岩(物)中溶解(抽提)出来的有机质。它反映的是沉积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占岩石重量的%来表示。严格地讲,它作为生烃(取决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和排烃作用的综合结果,只能反映源岩中残余可溶有机质的丰度而不能反映总有机质的丰度。氯仿沥青中饱和烃和芳香烃之和称为总烃。通常用占岩石重量的百万分(ppm)做单位。显然,它反映的是源岩中烃类的丰度而不是总有机质的丰度。但在其它条件相近的前提下,二指标的值越高,所指示的有机质的丰度越高。因此,它们也常常被用作烃源岩评价时的丰度指

6、标。不过,显而易见,这两项指标均无法反映源岩的生气能力。同时,在高过成熟阶段,由于液态产物裂解为气态产物,它也难以指示高过成熟源岩的生油能力。还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氯仿抽提及饱和烃、芳烃分离时的恒重过程,C14-的烃类基本损失殆尽,两项指标实际上也未能反映源岩中的全部残油和残烃。也有学者认为(庞雄奇等,1993,1995),从本质上看,氯仿沥青“A”和总烃是一个残油、残烃量的指标,因此,其值高,可能不一定表明生烃条件好,反而可能指示源岩的排烃条件不好,即指示这类源岩对成藏的贡献可能有限。1.1.3生烃势(S1+S2,mgHC/g岩石)对岩石用RockEval热解仪(第三章

7、)分析得到的S1被称为残留烃,相当于岩石中已由有机质生成但尚未排出的残留烃(或称之为游离烃或热解烃),内涵上与氯仿沥青“A”和总烃有重叠,但比较富含轻质组分而贫重质组分。分析所得的S2为裂解烃,本质上是岩石中能够生烃但尚未生烃的有机质,对应着不溶有机质中的可产烃部分。所以(S1+S2)被称为“Geneticpotential”(Tissot等,1978)。中文一般将它译为“生烃潜力”或者“生烃潜量”。考虑到“潜力”含有“能够但尚未实现的”意义,即从字面上理解,更容易将它与S2相联系,因此本书建议将“Geneticpoten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