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

ID:22905011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_第1页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_第2页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_第3页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_第4页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 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氨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  氨铵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

2、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

3、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课题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  (2)多媒体  作为这个课题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

4、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2、实验探究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  3、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

5、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4、演绎推理法  运用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氨的还原性。  5、讲解法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研究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使学生从中提炼出氨的物化性质,采用一段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这段新闻介绍了本地处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经过。(见图1)  另外,还可从这段新闻中截取一些能够体现氨的物理性质的图片,放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使用。(见图2)  (图1)(图2)  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为了使“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线索更明确,把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以下四个

6、模块。  溶解性  氨水  结构  碱性  铵盐  还原性  氨易溶于水,能否在课堂上通过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呢?由学生设计实验,并分组完成喷泉实验。  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小结氨的物理性质,并讲解氨水的有关问题。刚才新闻中截取的图片应用于此。  (3)碱性——探究性对比实验  氨溶于水呈碱性,氨能不能与酸反应,答案就很明显了。这个模块中的演示实验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一是改进了操作方法,使用集气瓶,使现象更集中,更易于观察;二是增加了实验内容,先后使用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酸与氨气反应,形成对比实验,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见图5)  (4)还原性

7、——补充演示实验  氨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学生从化合价入手,猜想氨有还原性。学生的猜想对不对呢?补充两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优秀小编推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