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

ID:22912258

大小:7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1-01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_第1页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_第2页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_第3页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_第4页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生产力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in}提供,.一的有尊严、有价值的天之骄子,既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也是一切价值的目的,还是一切价值的标准,相反,自然界、环境、生态系统、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没有任何价值、也不应当受到尊重、得到保护的人类的“异己的力量”,它们只是供人类享用、为人类服务的人类的玩物、奴隶、工具、客体、供品、祭品……对此,[摘要]现代生产力足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

2、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作用上的人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是人类在生产gL_k,的一场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是“两种生产”、“两种尺度”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人生产时代。  [关键词]自然生产力;后现代生产力;大生产观;生态文明  []A[]1673-5595(2010)01-0066-07    一、

3、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    (一)现代生产力概念的內涵共识  一提到“生产力”,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社会生产力”。这在理论界可以说已经不言而喻,早已成为“共识”了。例如,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生产力的条目就写道: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广义指人制约和改造自然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狭义指体现于生产过程中的人们制约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夏征农主编的《辞海》写道: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宋

4、原放主编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则写道: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1990年版《中国百科大辞典》中也有同样的表述。而在全国高校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定义到处都是。可以说,“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在理论界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逻辑上说,“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是一个显而易见、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说“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就等于说“‘马’就是‘白马’”“‘人’就是‘坏人’”“‘学校’就是‘大学”’……这种低级的逻辑错误被人们

5、普遍接受并形成所谓的“共识”,着实不可思议。  从理论上讲,“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其实是对生产力概念的曲解,是生产力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失误。这种曲解和失误的实质是,用“社会生产力”的特殊代替“生产力”的一般,把“生产力”这个唯物史观中的“上位概念”降低为“社会生产力”的“下位概念”(马克思语)。这在理论上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合法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在理沦和实践上“遮蔽”并“取缔”了“自然生产力”的存在地位,从而也抽掉并否定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  然而,荒唐的“

6、共识”并非人们的臆造。事实上,对生产力概念的这种理解,恰好是现代生产力实践的观念反映。毕竟,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的原理阐明的是一个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种社会生产力一统天下的现代生产力概念,根深蒂固,绵延数百年,现在仍然顽固地存在着。笔者把这种绵延几百年仍然顽固存在的生产力概念,称为现代生产力。它以社会生产力为其全部内涵和外延,以工业文明为其主要标志,其实就是社会生产力本身。    (二)现代生产力概念的观念预设  整体地看,现代生产力概念把社会生产力的内容作为自己的

7、全部内容,把自然生产力涵义完全排除在生产力范畴之外,这种对生产力的片面认识和极端理解,具有一些人们普遍认为不证自明的预设。这就是:第一,它认为“生产”的概念和能力只为人类所特有,而自然界永远是“死的”,是既没有感觉知觉,也没有生命力生产力,更谈不上创造力发展力。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似乎空气、蓝天从来就有而且一成不变,似乎阳光不是太阳生产出来的而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似乎石油、煤炭、天然气不是自然界生产出来的而是人类用法术变幻出来的,似乎水稻种在地里不是自己生长而是人拽着生长,似乎家禽六畜不是自己觅食、自

8、己吃喝而是依靠输液打气被吹大的……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纯粹的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用仓库”,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材料和随意弃泄的垃圾场,是一种“纯粹的有用性”,一种没有任何“自为力量”的、与人对立的异己物。第三,生产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发展经济是人类唯一的甚至全部的目标,GDP的数量、金钱的多少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第四,人类是宇宙间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深思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一的有尊严、有价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