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

ID:22928418

大小:62.1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2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_第1页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_第2页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_第3页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_第4页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拭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一一兼与江浙市镇比较明清市镇史的研宄,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然研宄成果多集中于江南平原市镇,却鲜有涉及江南山地者。本文拟考察江南山地的徽州市镇,并将其与平原地区的江浙市镇对比研宄,进而探讨不同的自然人文条件下市镇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与江南平原地区相似的是,徽州市镇的萌芽可追溯到宋元,而其真正勃兴却在明清时期。如渔亭,宋时就已设治建里,并因其他当孔道而设有驿站,商业也较繁兴。明中叶以降,随着徽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七省通衢”、依山傍水的优越地理位置的经济意义充分显示出来,成为黟祁两县的重要集散中心,由杭州或屯

2、溪转运而来的货物多由此登岸转输黟祁各地;而两县的农副、土特产品也多在此汇集,运往外地。渔亭的商业盛极一时。又如深渡,北宋时只是姚姓单姓定居之地,因地处新安江畔,己有商业活动,然仅一村市而己。明末时,深渡己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店铺上百家,客户百十家的中等市镇了。居民结构亦从原先的一姓发展为姚、詹、鲍、胡、余、吴六姓共居。再如岩镇。岩镇乃徽州著名古镇,宋绍兴年间设镇,元时已是“商旅每旬以三、八日会集贸易”[①]的集市;明中叶以降,岩镇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巨室云集,百堵皆兴比屋鳞次,无尺土之隙”[②]。太平天国时,岩镇毁于大火,其经济中心的位

3、置才为屯溪所代替。屯溪兴起始于明嘉靖年间。此外,龙湾、流口等小市镇也都是明中后期开始繁兴的。徽州市镇的勃兴,并非偶发的现象,而是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合拍的。在明成弘以前,徽州虽有出贾之习,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封闭、静态的农业社会。“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嫁依时阎闾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③]”此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秩序,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即所谓“操资交楗,起落不常”,“东家已富,西家自贫”,“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④]。贫富分化造成了大量的无业游

4、民。休歙两县“其有业者大都什不二三,而其失业者什七八焉”[⑤]。由于职能所限,府县治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外出经商外,大量游民就近涌入市镇从事工商业。随着徽州对外经济交往的日趋频繁,以军事和行政为主体职能的府县治己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在沿江交通便捷之地,作为农村商品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中心、货物集散中心的市镇便兴起与发展起来。徽州市镇经济繁荣表现如下:从市场的规模看,徽州山区市镇的规模并不亚于江南平原地区的市镇。有些徽州市镇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县治所。万安镇南临横江,交通便捷,市况发达,一直被列

5、为休宁九大街市之首,民间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之俗语。屯溪原先也不过休宁一街市,后竟成一方重镇,其规模与繁华远非县治海阳镇所及。这是由市镇的主导职能决定了。与府县治所军事、政治的职能不同,市镇职能是商业性的,因而聚集了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规模自然随之膨胀。然在徽州,象岩镇、屯溪这样规模的市镇是不多的,更多的是深渡、万安、渔亭、流口等中小市镇。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徽州毕竟是万山环抱的山区,人口密度大大低于平原地区,市镇密度变比江浙平原低得多。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除府县城外,徽郡计有街市53个[⑥],而其六邑总面积为

6、13870平方公里,其密度为1/262,即每262平方公里1街市。而杭州府市镇数为130个,面积为7334平方公里[⑦],其密度为1/56,远远高于徽州的市镇密度。市镇密度的差异显示了江南山地与平原地区的差别。市镇的交易一般以“常日为市”为主要形式。此外,有以某一商品为主干的季节性集市贸易。如深渡的茶市、枣市、枇杷市等。庙会集市也是明清徽州又一重要的贸易形式。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似平原地区方便,市镇分布也不似平原地区普遍,且多集中在沿新安江一线,物资交流比较困难,因而一年一度的庙会集市便成为农村重要的贸易方式。如岩镇的上九会,每年农历

7、正月的初八、初九、初十岩镇祭祀唐代张巡、许远两忠烈,四乡农民烧香礼拜的同时,还进行贸易。一时商民云集,竹木器材、日用百货、备耕农具应有尽有。江南的平原地区,庙会亦十分普遍,但较之徽州,其集市贸易的功能是居次要的,因其市镇体系十分发达,庙会的娱乐性功能却较徽州浓厚得多。市镇的兴起推动了周边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深渡便是很典型的例子。深渡地处徽州与江浙经济联系的结合部分,是一重要码头,周边武阳、三阳、中村、苏村、杞梓里、霞坑等地枣农,将枣子送至深渡加工并转运外地。土特产“三潭枇杷”也是在深渡加工、外销的。久之,深渡与这些村落间形成了一种比较

8、密切的经济联系,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人们都赶至深渡办货,俗谓“深渡担”。深渡也由此而成为歙县南乡和东乡的商业中心。再如屯溪,因地处平原与山地交接处,又是率水、横水汇流之所,商业十分繁荣。《清史稿》称其“在(休宁)县东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