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ID:2293664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_第1页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_第2页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_第3页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_第4页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读:这是一篇关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对正在写学生和白磷的毕业生有参考意义。山东省诸城市第一初中/赵夕兰谓创新能力,是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分为两种:淤特殊能的创造能力于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即是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1做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演示实验是教师授课时表演示范的实验,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先看老师表演,然后听老师讲解、分析得出结论,完全忽略了学生主体思维动机的激发,当

2、然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说,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得出的结论教师看来很显然,而对学生来说,却很茫然.若再加上有时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的话,学生会觉得老师简直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得出的结论较为生硬、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是,教师若能预先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适当的创意设计和运用,: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多留一些空白和余地,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则不仅使学生通过自的思维活动很自然地学到新知识,而且也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当教师做完白磷燃烧的条件这一演示实验后,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向冷

3、水中的白磷处鼓入空气,白磷不燃烧,而给热水中的白磷鼓入空气时,白磷却水中燃烧起来了.此时,教师不要忙于给学生解释现象,从而下结论,而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淤为什向冷水中的白磷处鼓入空气时,白磷不燃烧?于应加热杯中的水,白磷虽熔化,为何却仍不能燃烧?盂通过本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上述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猜测,逐步分析得出燃烧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本篇简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优秀标题的

4、创造性思维初中化学实验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而忽略其探索性,即按有关条件及步骤照方抓药来验证某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及某个化学原理,而忽略了科学家们当初发现这些性质、制法及原理的探索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最多只能将前人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不能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此,我们很有必要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从而有意识地实验教学生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例,讲悦韵圆与水的反应时,果我们仅仅按照教材说的那样,先向水中通往悦韵圆,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发

5、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现象说明悦韵圆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匀圆悦韵猿.这样处理的话,其实说服力不够强,也是说,只能粗略地验证能悦韵圆与水反应.学生听了也只是将信将疑,时也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际上,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观察到上述现象后,他们更容易想到的是:是不是悦韵圆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而使变红了?此时,为了解除学生的这一疑虑,仅仅靠口头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再增加这样一个辅助实验:取少量干燥的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悦韵圆.这时,学生将会发现:紫色石蕊不变红.那,学生自然也能明白:不是悦韵圆直接与

6、紫色石蕊反应而使变红,时,他们会提出一个新问题:究竟是什物质使蕊学生和白磷[学生专业学年论文如何写24401413标签:论专词]试液变红的呢?是不是悦韵圆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接着,教师以对他们这一想象给予肯定引导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悦韵圆垣匀圆韵越匀圆悦韵猿经过这样的一步步探索性实验教学,不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时又以使学生对于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3适当进行一些实验改进或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多,学

7、生实验少,而且有些演示实验实际操作起来产生的现象理论上讲得那明显,还有一些现象,虽然明显,但由于距离远的缘故,致使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本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创shuoshilunwen/137672.方法,或者干脆让学生来讨论实验改进方法.有这一切改进的优点是不仅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结论的真实性、普遍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以使学生有这一切改进的过程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培

8、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木炭吸附溶液中的色素这一演示实验,实际操作起来,出现的现象很不明显.笔者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下的改进方法:淤将木炭换成活性炭(最是粉未状的)于先将粉未状活性炭置于过滤器中,然后将滴有红水的水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最终得到的滤液完全呈无色,现象很明显,为了解除有些学生红色素是否被滤纸过滤掉了?这一疑问,我还增加了一个空白对照实验:直接将滴有红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