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

ID:22943674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2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_第1页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_第2页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_第3页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_第4页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红色教育家郭抵红色教育家郭抵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红色教育家郭抵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滨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郭抵(1909—1987)本名郭芳恩,1935年在北平参加反帝大同盟,秘密组织宣传活动。1937年3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他奔赴延安,8月在西安被捕,遭到国民党的逮捕和关押,经组织营救出狱后到延安陕北公学院学习。1938年元月毕业后到华北敌后参加抗日战争,在山东莒县加入中国,历任山东分局总务处指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9支队总务科长,山东滨海

2、专署干部训练队大队长,沐水县文教科长,山东滨海建国学院指导科长,中原大学4队队主任,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秘书主任,1952年到人民大学学习后,任华中师范学院办公室主任,人事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华中师院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80年,郭抵被推选为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会长。1987年病逝,终年78岁。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郭抵1909年3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县恒口镇一个工匠家庭,他的祖辈以制做油篓为业。由于生计艰难,父亲随祖父到陕西省紫阳县瓦房店从事油篓业。由于勤劳和善于经营逐渐

3、有了积蓄,并陆续置办了一些田产,这样,尚在摇篮中的郭抵就随家迁移到陕西省紫阳县瓦房店。郭抵7岁入私塾学习,1926年到“紫阳县立高等小学校”(今紫阳小学)学习,毕业后回乡参加了一年的手工劳动。从小志向远大,酷爱学习的郭抵1929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32年毕业。毕业后的郭抵满腔热忱想为家乡贡献才智,然而,当时的国民党紫阳当局非常腐败,用人以金钱和权势为标准,与郭抵同期毕业的另外两个同学都已分配工作当了教员,而郭抵在红色教育家郭抵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家等了3年仍然杳无音讯。政府的腐败,自身抱

4、负难以在家乡实现,这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恨。他不愿在家当土财主,决计出走,到北平求学,寻找完善自我和改造社会的道路。  1935年春天,父亲打发郭抵去老家恒口扫墓。恒口有他家一部分田产,头年收的租谷还存放在老家。郭抵乘此机会,卖掉了这笔租谷做路费,跟随一位在紫阳做生意的长安人翻过秦岭到西安,而后又乘火车到了北平,直到他寄信回紫阳,家中大小才知道他出走的确切消息。  到北平的郭抵一开始住在北大附近的一个小公寓里,后来又搬到不收房租的兴安会馆,和几个老乡一起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北大,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而当时的北平,民

5、族危机十分严重。继侵略我国东北后,日寇对华北虎视耽耽。在北平城里,日本浪人横行霸道,寻衅闹事,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抗日情绪,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郭抵自然而然地参加了一些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由于经济困难,加上日寇侵略危机的日益严重,求学成为泡影,而强烈的爱国心推动郭抵加入到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洪流中,直至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1937年日本加紧了吞并华北的步伐。在中国的领导下,华北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郭抵就在这年春天加入了抗日民族先锋队。同年5月,经民先队介绍去太原接受军事训练。当时,山西军阀阎锡山以抗战为

6、由,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吸收了一些平津学生。然而,地方军阀的本性决定了他对进步青年的排斥。“七七事变”后,郭抵被迫离开太原,经西安前往延安。在途中,他遇到了从上海来的进步学生蒋秦峰(陕西汉阴县人,与郭是第七师范同学)和梁竹吉(江西人,郭在北平的相识),他们3人结伴到西安。经西北青年救国会介绍,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取得了联系。然而,他们在西安的行踪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当时已开始了国共合作,特务们不敢公开打击抗日力量,但仍在暗中进行破坏活动。郭、蒋、梁3人被军统特务暗中以嫌疑逮捕,安上所谓“汉奸”的罪名登报公布。后

7、经多方营救,幸免被害,在狱中关押40多天后保释。出狱后,他们到三原县报考了陕北公学,录取后步行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陕北公学,郭抵受到了马列主义和革命的民族主义教育,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1938年1月,郭抵从陕北公学毕业,2月受组织委派到西安国民党69军新6师(属西北军系统)政治部做友军工作,任少校科长。这年9月,郭抵经刘居英介绍,在山东莒县加入了中国。他们当时是在国共合作抗日和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势下去做友军工作的,任务是对友军进行政治教育,以增强抗日军队的战斗力。  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日寇的

8、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制造摩擦。派往国民党军队中工作的干部被迫撤出。1938年底,郭抵离开了新6师,到八路军山东纵队9支队政治部工作。此后,郭抵随同9支队转战敌后,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  枪林弹雨里走出的教育家  1940年冬天,郭抵被调到滨海(今山东临沂)抗日根据地任专署举办的行政群工干部训练大队大队长,从而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次年,他参加筹建了根据地的滨海中学,任滨海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