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ID:22944036

大小:531.0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8-11-02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_第1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_第2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_第3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_第4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通论第一单元词义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1、按义序排列2、按部首、笔划排列3、按号码排列4、按音序排列v关于字典和词典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况法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

2、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齐人语也。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2、读若法(也叫“读如”)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3、直音法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贯掼,关去。梧,从木吾声。

3、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如“然”的同音字“燃、蚺、髯”。4、反切注音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5、注音字母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

4、,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改称为国音符号。6、汉语拼音方案(四)工具书使用注意事项:1、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大致的认识。2、细读凡例,熟悉使用方法。3、注意书后补遗、勘误、附录之类。(五)工具书分类1、释义为主的工具书⑴《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通“迩”,近。作者不详,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6用通行的“雅正之言”解释典籍中的古词语、方言词和俗语,保存了大量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尔雅》在汉代和《论语》《孟子》《孝经》

5、同列学官,是当时学习儒家文献的基本教科书。《尔雅》是十三经之一,惟一被列于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实际上却是解读经书的工具。今本《尔雅》三卷19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普通词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词典,约占全书1/3。所释词语跟古汉语学习密切,保存了大量的先秦词语和古义古训,收录4300多个词,词语来源于《易经》《诗经》《尚书》《春秋》三传、《国语》《论语》,可帮助了解古代词义、辨析同义词,了解周秦词汇的面貌,认识古代词汇的发展规律。后16篇按物类编排,分类解释,专门解释名物术语,相当于现代的百科词典,如: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

6、释鸟、释兽、释畜。缺点:无检字表,查检困难。注本:晋郭璞《尔雅注》;宋邢昺《尔雅疏》;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黄侃先生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⑵《广雅》三国时魏国张揖着,隋时曾改为《博雅》。以《尔雅》为本,又有所补充,篇目、次序同《尔雅》,增补了《尔雅》所无的词语词义,是继《尔雅》之后词语及词义汇集最全的工具书,及时记录了《尔雅》之后新产生的词语及词义,总结了秦汉至魏的词汇现象。既收古训,又释“今语”,且多以《说文》《方言》及汉代学者的注释为依据,众多雅学著作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书。⑶《经籍纂诂》(17

7、98年出版,清阮元编)收录唐以前经、传、子、史本文及诸家注解,广收《说文》《尔雅》《释名》《方言》《广雅》中的释义,采用古书100多种,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106韵)编排,对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缺点:查检不便,需先知声、韵,再查卷数,以韵找字。⑷《辞通》近人朱起凤编撰专门解释古汉语中的双音词,11%为联绵词。将古籍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形体不同的词语归并,按经史子集次序排列,援引书证,解释词义,并指出各形体之间的关系(假借、声近义通、同声通用、或形体讹误、别体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