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古意识探微

崇古意识探微

ID:22944281

大小:7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2

崇古意识探微  _第1页
崇古意识探微  _第2页
崇古意识探微  _第3页
崇古意识探微  _第4页
崇古意识探微  _第5页
资源描述:

《崇古意识探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崇古意识探微中国文化史上存在普遍而强烈的崇古意识,这是一个不该被忽视的现象。所谓崇古意识,就是以古风、古言为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以“先王”、“古圣”为最高人格理想,以古代社会为理想社会,以远古圣人为礼仪、法度、技术和器具的创始人、发明者。崇古意识几乎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每一领域,无论在哲学、历史、伦理、宗教还是在医学、历法等学科,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这一观念如此之盛,以至历史的回复意识成了中国文化强大的潜流。崇古意识的文化涵义是什么?滋生这种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的根源是什么?这是本文所感兴趣的问题。一让我们先从一个有趣的现象说起。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各家各

2、派差不多都推崇某些古代圣王。儒家崇尧、舜、三代圣王;墨家亦崇尧、舜,犹崇大禹;道家及其派生的道教、黄老学派,则崇神农、黄帝;阴阳家崇黄帝;《易传》以包牺氏、神农氏为理想人格;《淮南子》以伏羲、女娲为神圣楷模。还有被抽象掉具体人格的“皇”、“帝”、“先王”、“圣人”、“古者圣王”、“真人”、“至人”、“神人”等。这些古圣和他们所代表的时代,作为价值标准和理想状态,包含以下内容:1、古代圣王治下的政治是最完美的,即所谓“古之治天下者必圣人”(《大戴礼记·诰志》)。孔子对周文化推崇备至,对尧舜之政更是五体投地:“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

3、《论语·泰伯》)孟子精心设计了一个仁政理想,并称先王之世就是这种理想状态;墨子把他的社会理想——兼爱、尚同、尚贤,寄托在“夕三代圣王”身上;庄子赞扬“古之王天下者”,顺应天地法则,如日月四时之运行,如云行雨施(见《庄子·天道》);陆贾断言,虞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使天下大治(《新语·无为》)。2、古代的道德风尚最为完美。墨子相信三代圣王之时,人们兼相爱,交相利;孟子盛赞先王“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充分体现了仁义礼智;《礼记》夸耀三代以上大道流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淮南子》认为古之王天下者,“其德生而不杀,与而不夺”,天下共怀其德(《淮南子·汜

4、沦训》);朱熹声称三代以上“天理流行”。3、古人、古圣最合乎道、自然或天性。老子认为古人有象赤子一样朴素的品质和混沌的天性;庄子认为古真人之智臻于“至矣”、“尽矣”(《庄子·齐物》),能“不知恶死,不知悦生”,与天同一(《庄子·大宗师》);《淮南子》描述天地未分,窈窈冥冥之时,“圣人法天顺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淮南子·精神训》);就连古人的养生法则也完全合乎阴阳自然之理。《黄帝内经》形容上古真人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完全按照天道规则生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4、古代圣贤是文明制度的创立者,即所谓“作之谓圣”(《礼记·乐记》)的观念。这里又有两种情

5、形:一是举凡一切礼仪、道德、法度、文明生活方式,都是古圣有目的建构的。例如荀况和韩非就认为,古圣人制订礼仪伦理法则,教化人民。后世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说,也是这种观念的变种;二是举凡一切技术、器具,都是古圣创造的。《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云:“神农尝百草水木甘苦,黄帝造衣裳,后稷产穑制器械。”《韩非子·五蠹》云:圣人教民“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周易》言包牺氏观物取象,制作百工;韩愈认为是古圣人对民众“教之相生相养之道”(《原道》)。5、古人古言是真理的标准。思想家们论理述义时,习惯从古人那里寻找根据。所谓“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墨子

6、·非命上》);所谓“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礼记·曲礼》);所谓“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就是指此。这种十分奇特的“逻辑”的“格”可以简要地表述为:∵先王(或上古)A,∴A。这种不是逻辑的“逻辑”充斥着中国历史文献。有趣的是,这种逻辑规则的运用常常是下意识的,不假思索的,甚至那些革新人物也是如此(详后)。人们论理述义时引古据圣,也都明白这不是在做信史考据,而是“拉大旗做虎皮”。明知不是信史,大家却都这么假托,这么默认,以至形成一种思维规则,这就令人深思。与崇古义时相伴随的是不断衰退的文明史观。老子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7、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第38章)。孔子美尧舜,赞古人,视后人都是“斗筲之人”,微不足道(《论语·子路》)。庄子断言混芒时的古人最合乎自然,至燧人、伏羲,只能“顺而不一”;至神农、黄帝,只能“安而不顺”;至唐虞时,则离道去德,民心惑乱了(《庄子·缮性》)。《礼记》借孔子之口,感叹三代以上,大道流行,天下为公,三代以后退至小康了。卲雍形容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如夏,三王之世如秋,五伯之世如冬。朱熹认为三代以上,天理流行;三代以下,人欲横流,“后世只是无个人样!”(《朱子语类》卷108)总之,越往上古,人越纯真,越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