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

ID:22963735

大小:608.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2

上传者:U-25934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_第1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_第2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_第3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_第4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重要问题研究各要素的供给研究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理论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要素所有者使用自身的要素是消费过程,要素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是通过效用最大化来建立要素供给量和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要素所有者的要素资源是既定的。如劳动一天只能在24小时之内,土地的总量是一定的全部要素除去市场供给,其他的都留作自用,因此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要素所有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将全部要素在“市场供给”和“留作自用”之间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二、要素供给原则1.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是通过收入来获得间接效用,假设要素供给增量(例如劳动供给增量)为△L,由此引起的收人增量为△y,而由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U,则:取极限即得:(9.1)一般形式dU/dY:收人的边际效用dY/dL: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单个消费者不过是要素市场上众多要素所有者之一,它所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的价格,即:于是(9.1)式简化为:(9.2)完全竞争形式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自用资源边际效用可是间接效用,亦是直接效用。如,消费者拥有的时间资源,如果不作为劳动要素去供给市场,则可以将它用来做家务、看电影或休息。第一种情况,它节省请别人做家务开支,通过节约开支相对增加收入从而间接增加效用;后两种情况,它直接地增加消费者效用,因为它直接地满足消费者的娱乐和健康的需要。为分析简单,假定自用资源效用都是直接的。若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dU/dL,它表示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4.要素供给原则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消费者的要素收入等于要素的价格W,若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效用最大化条件为:如果考虑有所谓“收人的价格”Wy,则显然有Wy=1.于是可以将(9.4)式写成:左边为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右边则为资源和收入的价格之比。此式与产品市场中效用最大化公式是完全一致的于是,消费者要素供给问题可以表述如下在约束条件Y+W*L=W下使效用函数U=U(Y,L)最大三、无差异曲线分析图形描述:横轴L表示自用资源的数量,纵轴Y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Uo、U1、U2是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初始时,在E点既定资源(比如每天24小时)非要素收入(例如为财产收入)如果全部作为生产要素供给市场,则收入是·W(W为要素价格),从而全部收入是K=·W十。连接E、K的直线就是该消费者的预算线。现在的问题是:在预算约束之下选择最优的Y和L的组合这个最优组合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的切点G*。保留自用数量为L*,而将(-L*)作为生产要素供给市场以获得收入,从增加到Y*四、要素供给问题自用资源为L,则要素供给为)-LUo、U1、U2是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E是消费者初始状态若要素价格为W0,则K0=*W0+若价格上升到W1、W2则K1=*W1+K2=*W2+ 从而相应的预算线是EK1、EK2,分别与相应的U得到最优组合点连接均衡点的轨迹,就可得到PEP,称为价格价格扩展线从PEP推导要素供给曲线:给定W0,最优自用数量是L0,则要素供给为)-L0,得到(W0,-L0)点在W1、W2得到(W1,-L1)、(W2,-L2)点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以得到要素的供给曲线:PS:图中的要素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并不意味着他总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他的形状可以是向右下方,也可以是垂直的究竟其形状如何取决于效用函数U(Y,L),一般来说收入Y所带来的效用与要素自身的种类、特征是木有关系的,但是L却因为要素自身的种类、特征而对效用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供给曲线的形状主要取决于L的特点,下面介绍劳动、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第一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一、劳动和闲暇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全部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市场供给”:劳动Y“留作自用”:闲暇L二、劳动供给曲线横轴H表示闲暇纵轴Y表示收入初始点在E点=16当工资为W0时,则K0=16W0+若价格上升到W1、W2则预算线为 K1=16W1+K2=16W2+预算线分别与三条效用曲线U0、U1、U2相切A、B、C三点A点,工资为W0,闲暇为H0,则要素供给是16-H0,可得供给曲线上的点(W0,16-H0)B点,工资为W1,闲暇为H1,则要素供给是16-H1,可得供给曲线上的点(W1,16-H1)C点,工资为W2,闲暇为H2,则要素供给是16-H2,可得供给曲线上的点(W2,16-H2)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以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可见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下面讨论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同方向变化;实际收入下降,需求量下降总效应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分析逻辑思路如下:(1)劳动供给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即闲暇需求越小,则劳动供给越多(2)工资是闲暇的价格,即闲暇是有机会成本的,随着价格上升,闲暇的需求是下降的(3)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转换为闲暇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需求曲线在什么时候是向上倾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A:对闲暇商品的需求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的影响。(1)先看替代效应。假定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闲暇这个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减少对它的“购买”,而转向其他替代商品。因此,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2)再来看收入效应。对于一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但闲暇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上升。(PS:核心区别)因为消费者此时享有同样的闲暇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对闲暇商品消费。结果,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这样在闲暇商品场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因此,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闲暇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要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对一般商品来说,收入效应通常要小于替代效应。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有很多种,容易引起替代行为,收入效应只占很小一部分。特殊情况仅是吉芬商品。对于闲暇商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消费者的收入主要是劳动供给。闲暇价格即工资的上升会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工资稍稍上涨的收入效应不一定能抵消替代效应;如果工资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可以超过替代效应。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PS:收入=工资*劳动供给量)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水平相加市场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注意他是不会弯曲的,整个加总是更加平坦图形分析:D、S相交影响供给的因素:(1)非劳动收入,即财富(2)社会习俗(3)人口 第一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一、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第一,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以人提供劳动为例,人是源泉,劳动是服务第二,源泉的供给(以及需求)和服务的供给(以及需求);源泉的供给是指人的供给,服务的供给是劳动的供给第三,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源泉的价格是人的价格,服务的价格是劳动的价格土地的服务价格是地租,资本的服务价格是利息下文只讨论服务的价格,不讨论源泉价格(产品市场决定)二、土地的供给曲线假定土地所有者是消费者,其目的是效用最大化,且土地使用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则现在要解决的是“供给市场”和“保留自有”之间分配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其效用函数可以写成:U=U(Y,q)说明:(1)“供给市场”:是通过收入产生的间接效用(2)“保留自有”:只占很小一部分,忽略不计,从而上式可以简化成:U=U(Y)可见,效用只取决于收入,收入又取决于土地供给数量,土地供给数量在一定时间里是既定,如下图:地的供给曲线土地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二:无差异曲线分析初始点E预算线为:EK0、EK1,其对应的价格是R0、R1,则K0=·Ro+,K1=·Rl十无差异曲线:U0、U1无差异曲线变动说明,最优土地供给数量始终是,即他与土地价格木有关系,故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注意:上述得出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并不是因为土地供给数量是既定的,而是因为土地只有一种用途一般性结论: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无其他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用机会成本解释 :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因为无利可得),即它的供给量不会减少。二、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图中R0是土地均衡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地租,右图说明地租形成的原因假设初始时,对土地的需求曲线为D’,从而地租为0;现在由于技术进步使土地边际生产力提高,或由于粮食需求增加,对土地的需求曲线便开始向右边移动,从而地租开始出现。因此,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供给不能增加;如果给定不变的土地供给,则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土地需求曲线右移。四、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1.租金把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如地租2.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例如厂商在在短期的TFC就是不变的,如下左图所示:P0GBC就是准租金,他是TFC产生的收益3.经济租金:从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一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他是租金的一般形式,当供给曲线垂直时便是租金,即图中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到垂直第一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一、资本和利息1.资本:我们这里分析的资本是指: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他有三个特点:(1)它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区别了劳动、土地(2)它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3)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2.利息:资本的服务价格二、资本的供给由于资本是被生产出来的,他的数量是可变的,首先要确定最优资本拥有量问题,然后在在确定的资本数量下,讨论最优供给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最优储蓄量问题的确定,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消费,也就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对消费和储蓄的分配,这就是跨期消费决策模型。讲两个时间看成两种商品,则他可以化成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横轴C0:今年消费的商品量,纵轴C1:明年消费的商品量无差异曲线:U1、U2、U3预算线:W'W他是表示既定的收入假设初始点在A点,今年可能有的最大消费就是:;按照无差异曲线分析,市场均衡点在B点,相比较A点而言,将(—)储蓄起来,并按利率r借出去,从而能够在明年将消费从C01提高到。给定一个r,有一个最优的储蓄量即贷出量。如果r变化,得到另一个最优储蓄量和贷出量。将不同利率水平下消费者的最优储蓄量画在图上,就得到一条储蓄或贷款供给曲线。图中,横轴S表示储蓄或贷款供给。一般来说,随着利率的上升,人们的储蓄也贷款供给曲线会被诱使增加,从而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与劳动供给曲线时的情况相同,当利率处于很高水平之上时,贷款曲线亦可能出现向后弯曲的现象。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有上分析可知,资本数量的变化是由于储蓄变化的结果,但是在短期内储蓄的变化不能显著的影响资本数量变化,所以,假定短期内资本数量固定不变。并且假定资本的自用价值为0,因此短期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1)短期均衡:D、S的交点就是短期均衡点(2)长期均衡:长期中:储蓄与折旧的比较,如果储蓄大于折旧则存在正的净投资,使得资本存量Q变大,故短期中均衡长期不一定均衡在1点,较高的r代表较高的储蓄,较低的Q代表较低的折旧,有正的净投资,Q右移,r降低,Q变大,两者差异越来越小,直至为0,即到0点就为均衡点在2点的分析,同上第五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配论:(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2)收入分配不平等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即图中ODL曲线横轴OH: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OM: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为洛伦兹曲线。由该曲线可知,在这个国家中,收入最低的80%人口所得到的收入还不到总收入的一半则A的面积越大,则越不平等,极限就是三角形OLH基尼系数G=A/A+B(0≤G≤1)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越大越不平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