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ID:23019434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_第1页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_第2页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_第3页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_第4页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音乐教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育哲学晦涩难懂、毫无价值,而且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者多为学者或高校教师,是这一群体的专利。音乐教育哲学只进行理论阐述不能够提供实践指导。  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也是主观与客观的“交叉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音乐教学实践是构建音乐教育哲学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将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发展与音乐教学实践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①音乐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音乐教育的

2、基本理由,或者是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由上升到哲学层面。在我国“音乐教育哲学”是一个“舶来词”,它伴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基本价值”的提出而被大家熟知。200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mer)的《音乐教育的哲学》(A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由此展开了学界关于音乐教育哲学及价值的学术争鸣,音乐教育哲学逐渐受到关注。    一、音乐教育哲学的转向    “音乐教育哲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它的萌芽形成已久。综观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实践,任何关涉人类的存

3、活与发展的研究,总是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音乐、美术等对人的价值,涉及美育的哲学基础。回首美育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最先确立美育独立地位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1759—1805)早在1793—1794年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中,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审美教育书简》中,就基于自律论的美育观和策略论,充分肯定了音乐、美术等审美活动对人的价值前提,即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对人的存活幸福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他的这种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审美教育的必需承诺的价值取向和从人生价值入手建架审美理

4、论体系的构想,不仅使他成为以审美为目标的艺术教育称谓之祖,也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一)音乐教育审美哲学转向  50年代末两本具有划时代作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出现。一本是1958年由纳尔逊•亨利(NelsonHenry)主编的《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TheBasicConceptsofMusicEducation)。在本书中,亨利批判了强调音乐附属价值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明确提出要发展一种注重音乐内在价值的音乐教育哲学。另一本是由莱昂哈德(Leonhard)和豪斯(House)于1959年出版的大学教材《音乐教

5、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TheTheoreticalBasisofMusicEducationandBasicPrinciples),明确主张鼓励发展新的音乐教育哲学。  1970年贝内特•雷默出版了里程碑式的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进入辉煌时期。雷默认为,审美教育是发展对事物审美质量敏感性的教育。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主要价值在于对学生情感的影响。雷默在此基础上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情感教育,情感的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换言之,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MusicEducationasAestheticEducation)

6、,它的最高价值与审美教育的最高价值一致,即“通过提高人们对情感本质的洞察来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②  (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转向  1995年,大卫•艾利奥特(DavidElliott)的《音乐的种种理由: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ANew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国音乐教育哲学领域由原来官方审美哲学“一元独尊”变为审美哲学与实践哲学“二元对峙”的局面,开始了音乐教育的实践转向。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  艾利奥特的音乐实践教育哲学是在批判审美

7、教育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审美教育哲学是建立在对审美概念的假设之上,它忽略了音乐创作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把音乐作品从文化语境、社会语境中抽离开来,音乐成了纯粹的客体。艾里奥特认为,只有实践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在实践中存在,参与到音乐教育中的人也是实践作用上的存在。听赏只是音乐实践的一小部分,因此,审美只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实践包括了审美。艾里奥特强调,审美音乐教育过于关注于音乐作品本身,只关注音乐的内部结构,如和声、节奏、织体等音乐元素,这就必定得出西方古典音乐是最优秀的音乐的有失公允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他首次提出了音乐的实践语境理由,他认为任何音

8、乐都不可能在本质上比其他音乐更优秀,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