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ID:23091535

大小:213.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4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上课时间:主备人:陈雪婷年级四学科语文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时第一课时参与人员陈向华、朗其富、陈雪婷、刀安平、殷艳、康洪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借助字典识字,读准“违、妄、执”等字的字音,通过字义识记“辩、磅、拴、执”字。积累“伽利略、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丰富学生

2、的语言。XkB1.com2、通过抓住事件发展的过程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段意合并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借助字典识字,读准“违、妄、执”等字的字音,通过字义识记“辩、磅、拴、执”字。积累“伽利略、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教学难点了解事件的发展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1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课文插图)同学

3、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自由读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词语反馈: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3.指名分段读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4.过渡:在这些生字词中哪几个词是人们对伽利略的评价?(胆大妄为、固执)你认为他们评价得对吗?那我们就抓住“胆大妄为”和“固执”这两个词学习课文。三、默读课文,了解顺序和概括内容。1、画出“违背、疑问、试验

4、、证明”等词语,说说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XKb1.Com(作者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2、作者是怎样论证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3、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合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四、积累词语积累“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16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上课时间:主备人:陈雪婷年级四学科语文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时第二课时参与人员陈向华、朗其富、陈雪婷、刀安平、殷艳、康洪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

5、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抓住伽利略和很多人的动作、语言,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xKb1.Com2、通过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想象情景,感受当时试验的场面,体会人们的担心和猜疑,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想象画面的能力。3、指导学生积累精彩语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初步学习通过对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具准

6、备教学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16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夯实基础。1、教师听写重点词语: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2、同桌互批,保证质量。二、学习第一、二、三段,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1—3自然段,看看伽利略的“胆大”表现在什么地方?2.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⑴自由读这句话,句中的“这句话”是哪句话?⑵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

7、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⑶用抓关键词、板演图示、数学式子等方法明白句子的意思,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⑷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伽利略如此胆大地怀疑亚里士多德,会遇到什么?(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信奉”“不容更改”“谁要是……就会”“责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