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ID:23103594

大小:2.12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4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1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2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3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4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6章 第3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两区域发展图,回答1~2题。1.如图所示,从A区域向B区域发生了(  )A.产业升级       B.资源调配C.信息传递D.产业转移2.假如A、B两区域均位于我国,最可能的是(  )A.A地、B地均位于东部沿海B.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中部地区C.A地位于西部地区,B地位于东部沿海D.A地位于中部地区,B地位于东部沿海解析:读图可知,到T1阶段,A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而B区域L产业成为相对优势产业,所以从A区域向B区域发生了产业转移。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最发达,

2、中西部相对落后,图中产业发展到T1阶段,A区域相对优势产业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说明该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A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竞争优势了,就要出现产业转移;假如A、B两区域均位于我国,最可能的是A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B地位于中西部地区。答案:1.D 2.B“金匠中原计划”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中原地区投资布局的发展计划,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和山西晋城三座城市为重点,形成中原金三角制造基地。据此回答3~5题。3.“金匠中原计划”对郑州、洛阳和晋城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

3、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产品生产环节的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河南富士康所处地位组合的是(  )A.Ⅰ、乙、②、cB.Ⅱ、乙、④、bC.Ⅲ、乙、③、aD.Ⅲ、乙、①、a5.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主动转移的原因是(  )A.工业结构的调整B.地价高与失业率高C.能源、资源消耗殆尽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解析:郑州、洛阳和晋城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

4、。河南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在产品生产周期模型图中主要是生产传统产品,且大量出口;而在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中主要承担加工环节;在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中主要处于成熟期阶段(主要是电子装配工业);在全球产业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处于底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所以就必须进行产业的转移。答案:3.B 4.C 5.A下图示意某公司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读图,回答6~7题。6.该公司发展阶段的顺序为(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7.该公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  )①产业集聚 ②产业扩散 ③产业转移 ④产业兼并A.

5、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第6题,该企业的发展顺序是从总部、管理机构和生产单位集聚在一个区域,到生产单位的外迁,再到生产单位的集聚。第7题,乙阶段中生产单位外迁体现了产业转移;该公司发展的最后阶段(丙阶段)是生产单位集聚在一个区域,共同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等,体现了产业集聚。答案:6.A 7.A☆(2014·南京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8~9题。8.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类型是(

6、  )A.甲B.乙C.丙D.丁9.“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第9题,由题意可知,“移业就民”是指东部地区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短时间内会加剧就业紧张状况;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承接地,会加大环境压力。故

7、A项正确。答案:8.C 9.A(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测试)武清区1991年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受产业转移的影响,武清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据图回答10~11题。10.武清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交通优势明显 ③矿产、能源资源丰富 ④政策支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产业转移对武清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市场导向型企业增加C.改善了本地区的环境质量D.增大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解析:第10题,武清区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地

8、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时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第11题,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为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但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答案:10.D 11.A二、综合题(共56分)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