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ID:23121425

大小:73.5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4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_第1页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_第2页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_第3页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_第4页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摘要】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推行了第一次土地规模化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其原因是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掠夺扩张来形成本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只能在资本极度稀缺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农业集体化实行内向型积累来推进工业化。1998年开始的以产业化为主的第二次农业现代化,主要背景是东亚危机导致城市工商业资本过剩,通过农业去资源化而实现资本化并占有剩余。此次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一方面农业主产品都有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产品过剩、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破坏。21世纪确立生态文明之后的第三次农业现代化应该

2、是适应中产阶级崛起的农业三产化为主,通过综合性合作社内部化占有要素重新定价所产生的增量收益,使农业成为一个相对投入产出合理的多功能农业。【关键词】原始积累;资本过剩;现代农业;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3—0105—06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来龙去脉当中国在21世纪延续性地把农业现代化写进国家战略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农业现代化自1956年以来几次提出的背景以及演变过程。文件的起草者无意于关注历史,可作为从事学术研究、强调客观立场的学者,我们有责任搞清楚历史的

3、来龙去脉。以往对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的认识主要是基于西方发展经验:殖民化带来的规模化和工业化带来的产业化。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伴随着西方殖民化产生的。从16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向美洲拓展移民,被宗主国王权授命的外来殖民者政权不承认当地原住民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权利,甚至不承认当地的人是人。按照西方的教义,不信上帝者没有灵魂,当然就不是人,所以殖民者可以大量杀戮当地原住民而不必做有罪忏悔。占领美洲、澳洲和非洲的殖民者在完全不承认原住民的权利、甚至也不承认其基本人权的情况下,按照欧洲传统封建庄园模式占领美洲的土地,

4、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农场。而当时的原住民作为劳动者都沦为被束缚于土地的奴隶。因此,当前理论上认定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兼并土地,形成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现代化思路,在历史上并不具有真实经验的依据。在世界史上,北美和澳洲都是通过殖民化形成土地规模经营的典型__外来殖民者不承认土著人的权利,几乎把土著人口赶尽杀绝。据有关资料,殖民化之前美国的原住民有8000万人,现在仅剩50多万人被圈入保留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场,主要出现在欧洲殖民者占领形成的大陆国家,北美有加拿大和美国两个。但是,这里的农场主都不是原住民,而是白人殖民者。在南美的两

5、个大农场国家,即阿根廷和巴西,白人占比都很高,白人及其后裔占比达60%以上,白人与当地人的混血人口占30%以上,剩下的原住民不到5%。这两个国家的大农场主也都不是原住民。同样,在澳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场主也不是原住民。总之,美洲和澳洲大农场农业的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是靠殖民化实现的。亚洲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大陆,大部分国家以小农经济为主。仅有一个国家以大农场为主,即被殖民化了400年的菲律宾;在这个国家同样是因为外来殖民者拥有土地权利而不承认当地人的财产权利,才形成了所谓的大农场。原住民只是农场的包身工。所以,谁想

6、在亚洲大陆上推行土地规模经营,谁就要先解决原住民的问题。可见,按照有意避谈殖民化罪恶的西方理论,把中国这种原住民农业作为纯粹经济问题脱嵌于社会,再简单化地将其作为“第一产业”,试图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入全球农业竞争,这套思路虽然得到主流理论认可,但在原住民大陆确实还找不到符合客观性原则的经验依据。以中国为例,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即使在市场条件下也并不呈现集中的趋势,而是人口越多的地方土地越呈现村社“共有制”趋势。当1947年解放战争向南方推进到淮河以南,要求发动土改配合战争时,中央领导中有“农民问题专家”之称的邓子恢就已

7、经发现这里的很多村子无地主,甚至找不到富农。于是他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土改暂停两年。据此可见,即使在解放前土地私有,自由买卖的条件下,淮河以南的土地集中度也并不高。另据笔者在珠三角一带的调查,1949年前农村以所谓的“公田”、“祖宗田”、“族田”形式存在的共有制土地,在很多地方超过80%以上,村社土地共有制的财产关系是以血地缘关系为产权边界的。在中国政府强力推进市场经济30年,在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的条件之下,农村土地流转占比也不到30%,相比解放前的地主拥有土地占比还略差些,如果没有政府激进介入则更低。倘若超越西方农业经济理论来看

8、规模化农场,还多少可以得到解释:在近现代产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制度条件下,工业改造农业的最初内容是农业机械化,那就必然会要求土地规模化,因为规模化才能产生绝对地租总量增加,才能支持机械化的高成本。因此,尽管美苏意识形态是对立的,却几乎同期一一在生产过剩大危机的三十年代出现了美国福特主义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