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

ID:2315315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_第1页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_第2页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_第3页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_第4页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

2、第1 本文:孙旭培吴麟内容提要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中,相关部门开始改变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出现了通过施放“决策气球”来测试民意的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等事件,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论证施放“决策气球”是有必要的。对此,新闻媒体应该跳出陈旧观念的樊篱,充分地运用“平衡”的报道策略,积极地、负责地参与报道。关键词公共政策决策气球平衡报道现代社会是“参与性社会”(participatorysociety)

3、,即“社会中的个体成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决定他或她自身的命运。这是一个讨论的社会、学习的社会,试验的社会和发展中的社会。”[1]它建立在鼓励和尊重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相关部门开始认真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一改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为“谋”与“断”的适当反复,增加政策的透明度。9月份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就是一例。对于是否要延长退休年龄,学界争论已久。早在2000年,就有专家提交《中国养老保

4、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报告,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目前,在“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已形成一定压力的状况下,有关政策的出台并不想一蹴而就;而是先通过新闻发言人之口向媒体披露消息,将考虑制定政策的意图公之于众,以此来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我国已出现一个良好趋势: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有关部门开始施放“决策气球”来试探舆论。退一步讲,即使不是主观意愿,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何谓“决策气球”?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某个公共问题已经形成并有一定的政策诉求后,有关部门在考虑相关政策制定与否、该如何制定时,尽可能广泛地听取

5、舆情民意的一种试探性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有关信息,以激发利益取向不同的公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我国,施放“决策气球”是一种新颖的做法,赞成者称道这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但也不乏反对意见,如认为在一些涉及民众利益、比较敏感的问题上,不能随意发布信息,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舆论混乱,并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2]对此,我们将通过回顾两个典型事例——都江堰“杨柳湖工程”停建和“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来探讨:施放“决策气球”有无必要?新闻媒体对此该持何种态度?需要具体运用哪些策略?一、典型事例回顾1、都江堰“

6、杨柳湖”工程的停建“杨柳湖”工程距离都江堰世界遗产核心区仅350米,很可能会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但有关部门事先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而是采取了绕过审批程序,先开工、后报批的工程建设模式。为了获得支持,2003年4月28日,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就此邀请四川省水利、文物、建设、环保、遗产管理等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到实地勘察并论证。会上反对建坝呼声强烈,但是管理局仍坚持继续上马,并在6月5日,再次组织论证,将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排除在外。7月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记者张可佳采写的报道《世界遗产都江堰将建新坝 原貌遭破坏联合国关注》

7、后,杨柳湖工程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形成了一个报道的高潮,央视一套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以及《南方周末》等纷纷前往都江堰调查采访。8月初,在媒体广泛报道后,由建设部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调查组前往都江堰进行调查,并提出质疑。8月26日,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递交统计报告,给出两点意见:该工程不宜上马,要慎重;在未取得一致意见之前,暂停杨柳湖前期工作。8月29日,在四川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上,省长当场表态“不能上”,大坝的各项工作暂停,工程论证也同时停止。2、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2004年9月8日,《北京晨报》最先发出报道,

8、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首要是女性的。由于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这则新闻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响强烈。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在8日早上的7点59分,就有网友上首贴,截至到当天晚上的11点27分,已经有330条回复,绝大部分持否定态度。[3]此后数天,对这则消息,全国媒体都在跟踪报道、展开讨论。以时评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在9月9日就有4篇,如《信息时报》的《“推迟退休”只会加重社会负担》、《中国青年报》的《延长退休年龄的隐忧》、《南方都市报》的《延长退休年龄不是减压妙方》

9、、《南国早报》的《延迟退休别按下葫芦浮起瓢》。由于公众舆论对延长退休年龄主要持反对态度,9月13日晚,在中央台的《经济信息联播》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表示“退休年龄,在研究,这个问题很敏感,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最后的抉择”。随后几天,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