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

ID:23184672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_第1页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_第2页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_第3页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_第4页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财政改革的新思路财政改革的新思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财政改革的新思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从“五位一体”看财政新定位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都与财政有内在的联系,或者说都离不开财政的功能作用。若把上述五个方面简化为三个方面:政府、市场和社会,则可以构成一个三维的立体坐标。财政的定位,就可以通过这个三维立体坐标来确立。三维坐标系中包含了三对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观察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视角。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就决定了不同的经济体制。中国过去30多年

2、的改革开放,主要就是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展开的,其目标指向是效率。实行市场化改革,搞市场经济,实质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只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领域配置资源,并从宏观上引导资源配置。财税改革一度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成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为市场发挥作用开辟道路,扫清体制障碍。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但并不完善,经济改革依然要进一步深化。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维度来看,财政改革重在为市场创造一个更好的体制环境,发挥财政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是观察社会体制的一个基本视角。政府与

3、社会的不同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体制,事关公共权力的以及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换一个说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法治都隐含在这个关系之中。对于社会而言,政府总是处于强势,大包大揽,未必是社会的福音。如何向社会分权,是比向市场分权更为艰难复杂的大课题。  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维度来看,财政改革不只是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性支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财政与社会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纯粹营利性组织与纯粹公益性组织之间,还有许多过度形态的组织,如准营利性组织、准公益性组

4、织等。如国外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企业”,就是一种具有商业化特征的公益性组织,搞经营并有盈利,但盈利不是目标,而是手段,服从于公益目的。在我国,还缺乏这类组织发展的空间。财政如何推动旨在公益性的各类组织——包括以商业化形式存在的公益性组织的发展,是财政在社会领域定位要重新深思的重大理由。  在传统理论中,财政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财政的职能也是基于经济视角来确立的,很少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考虑。这是导致财政改革、财政政策出现偏差的重要根源。  三是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市场发育,产生的是经济理性和经济人行为;社会发育,产生的是社会理性(公共

5、理性)和公益人行为。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这就像两个轮子,须臾不可或缺。中国市场领域产生的许多“不讲良心”的事情,如不讲诚信、不讲质量、不讲服务等,除了监管缺失,与社会发育严重滞后,缺乏社会理性内在相连。市场除了要有政府规制,还应当有社会约束。用社会理性去约束经济理性,避开一切向钱看所导致的人性扭曲和社会畸形。  对政府来说,哪些交给市场,哪些交给社会,是当前仍未解决的理由。在“二分法”的改革思维下,要么是政府承担,要么是交给市场,忽视了社会的功能作用。这是导致中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出现要么过度市场化,要么政府包揽的局面

6、,找不到一个平财政改革的新思路,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衡点。医疗卫生的改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像钟摆一样在市场化与政府包揽之间摆动,而对社会自身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视而不见。这对财政而言,需要拓宽思维,从理清市场与社会两者关系入手来确立财政新的定位,明确财政这方面的功能作用。如医疗服务机构,既可以是营利性组织,也可以是公益性组织,财政如何施加影响,是当前面对的复杂理由。这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理由。市场具有自组织能力,社会同样如此。财政改革推动了市场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如何提高社会自组织能力,实现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样需要财政改革

7、和财政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不仅需要政府,更离不开市场与社会。但在这个理由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误导。大量X络媒体观点都在有意无意地把民生定位为政府的职责,似乎与市场、社会无关,与个人的努力无关。市场是改善民生的基础,社会也是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协调行动,共同努力,民生的改善才不会变成权宜之计,而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目的和导向。也只有这样,民生的改善才可持续——既在政策方向上可持续,也在国家能力上可持续。  上述三个方面的关系涉及到三个方面的改革:政府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全面建成小

8、康社会,需要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协调推进,这是实现“五位一体”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财政身处其中,与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都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财政可以在其中发挥牵引功能、倒逼功能。在过去的经济改革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