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企业批判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

ID:23185886

大小:71.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_第1页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_第2页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_第3页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_第4页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创新企业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创新企业批判 [推荐]编者按:从“人治”到“法制”,中国IT企业走得好辛苦。无论是麦肯锡“触礁”实达,还是诸多国外企业职业经理人改造国内本土企业遭遇挫折,关于中式“胃口”如何吃下西式管理“大餐”早已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在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体系上这一问题体现得更加尖锐。东软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积仁曾经把中国软件企业软件开发管理能力低下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鸡叫是天明”的模模糊糊的文化惯性阻碍了软件企业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无独有偶,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一次针对创新企业的老板们发表的演讲(见下文)中针针见血、不留

2、情面地批判了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郎教授的观点可能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绝非是郎教授自己所戏称的“谬论”,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所提出的很多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中国是没有创造力的国家?   我国目前的科技竞争力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在2000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中,科技竞争力是其八项指标中的第七项。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度下降12位之后,在本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了3位,位列第28位;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位列第31位。   根

3、据这份报告的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排世界前列。我们可以来看这么一组数据:   ● 1998年以来,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而同期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分别是中国的58%、57%、28%、19%。  ● 在年龄结构上,我国专业技术队伍趋于年轻化。根据1997年统计,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0.5%,50岁以下的占86.7%。  ● 在教育程度上,我国1998年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与发达国家接近。   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科研实力在提高。   我们再来看我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现况:   

4、巨龙集团——拥有千名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人员,其中具有教授、高工等高级职称和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85%。   西安大唐——员工1800多人,本科以上者占80%。   中兴通讯——员工10000余人,博士、博士后近300人,硕士2000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6%,拥有专利300余项,60%是发明创造。   从上面所列数据看,我们一些高科技企业科技人力资源和微软差不了多少,但我们能说我们企业的研发水平可以和微软比吗?显然不能,这里面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根据瑞士管理学院的统计,我国科技研究开发效率低下。按每万人产出专利(包括国际专利与国内专利)的件数

5、,我们作个比较:  中国每万人产出专利为10.8件,而美国为1714.4件,日本为1737件,德国为1534件,法国为1504.9件,都超过中国150倍以上;英国为984.8件,韩国为554件,是中国的50倍以上; 就拿印度来比,人家为446件,也超过中国40倍。   我们的研究人员数量是世界之冠,但我们的产出、我们的科技竞争力,却排在世界第28位。这第28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是基本没有创造力的国家。因为前20名的国家儿乎罗列了世界上所有的发明创造,20名之后的国家发明创造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这就是我国科学研发的状况。这种状况让人非常担心,不能不给我们以

6、警惕。   到底我们的研发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研发思路有问题?更进一步来分析,整个研发的思路是会受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的,到底我们的思路受到一种什么影响呢?为什么基督教文化能创造出这么伟大的西方文明及科技,而我们东方文化却没有(日本除外)?说得出格一点,有时我在想,是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受到了某种诅咒,让我们整个思路是僵化的。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新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和倒闭的企业都很多,一批批“先烈”倒下去了,一批批后来者站起来。在国内,这是高新科技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就没看到多少高新科技企业能好过10年的,总是起来一批倒下一批。如

7、果这种现象不断重复的话,可能3年后现在的企业又要倒下去一大批。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竞争力。   研发人员工资最高,流动性最大。许多研发人员做着做着,就跑了,跳到另一家待遇更好的企业,或是另起炉灶,自己创业。研发人员层次很高,研发效率很低。博士、硕士学历的比比皆是,但发明创造却不多。   科研成果不少,科研商品不多,清华、北大等科研成果很多,可能卖钱的却很少。科研产品问题很多,维护服务压力很大。企业在研发方面投资大,但收益不大。“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新科技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总是担心他们跑掉,想方设法笼络。  我国的高新科技企业就是这么一种

8、现状,说得偏激一点,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