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

ID:23195868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_第1页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_第2页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_第3页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_第4页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思维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解决都有一系列小理由作为脚手架,前面一个大理由又是后面一个大理由的脚手架。例如在理由2的解决中,在学生呈现生态瓶中的成分之后,郎老师不断追问“细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什么”“可不可以说是微生物”“为什么”等。巩固练习之后再次追问:“上题中提到微生物对自己的物质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出示生态7~9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注

2、重引导深思事实依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心灵必须通过理性,运用思维,以思维为工具,才能在认识过程中获得真知”[1],在科学教学中,“为思维而教”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不少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点”往往是教师最为关注的,为了获得知识的完整性,教师在新授课时很容易“节约”思维的时间带着学生直奔知识,而复习课更容易倾向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而忽视思维。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复习课中凸现“为思维而教”呢?  笔者有幸听了湖州八中郎莉萍老师执教的一节生态系统复习课《神奇的生态瓶》。课中,郎老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给

3、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以下笔者从对这堂课的感受出发,谈谈在科学复习课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一、思维基于知识,产生于理由  知识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知识经验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活动……知识经验是以内容的资格参加到思维理由中去的”[2]236。可见,重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把握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前提。但是,知识的把握却又不等于思维的发展,特别是依靠机械地反复强化去巩固记忆性知识的教学过程,并不能推动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因为“知识的多少不能成为衡量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准”,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转化的能

4、力”[1]。简言之,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但是又不可停留在具体的知识点上,而是需要通过思维在一系列知识点上不断地深入。那么,科学课教学怎样才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思维呢?  “人们通常假设,人的思维和理由解决是紧密联系的”[3],“思维基于知识,却又由理由产生,并因为理由而得到持续不断深入的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也不停留于知识,而在于使理由得以解决,做出有所创新的发现”[1],而且,“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解决理由”[4]。可见,有理由才有思维,有思维的课堂必定是有理由的课堂。上好复习课的关键就是要把机械的“重复”变成生动积极的“再现”和“运用”,而

5、将“重复”变生动的路径就是精心设计理由,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理由。  郎老师的《神奇的生态瓶》(后面简称《瓶》)这节课,首先体现了“从理由进,又从理由出”的设计思想。她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观看视频,引发深思”,视频是一个自制生态瓶的过程,需要学生深思的是:生态瓶有什么作用?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分?要让小鱼活下去哪些成分是必须有的?她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再看生态瓶,引发新深思”。这样的安排,正如杜威所言:“在每一堂课终了的时候,要检查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和学到的知识,在学生的思想中,对某些未来的课题,应有针对地寻问,到底是什么,许多理由仍然是悬而未决的,这正如结构清晰

6、的故事或戏剧中的每一片段,都会使人期待着,渴望循着线索继续看下去。”  其次,《瓶》这节课教学核心部分的设计思路是“链接理由,展开复习”,用如下三个大理由呈现了与生态系统有关的三块内容:  理由1:你能理清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吗?  理由2:你知道生态瓶中的成分吗?  理由3:什么样的生态瓶能使小鱼生活的时间最长?  理由1要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由2要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成分;理由3要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然而,每一个大理由的解决都有一系列小理由作为脚手架,前面一个大理由又是后面一个大理由的脚手架。例如在理由2的解

7、决中,在学生呈现生态瓶中的成分之后,郎老师不断追问“细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什么”“可不可以说是微生物”“为什么”等。巩固练习之后再次追问:“上题中提到微生物对自己的物质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出示生态瓶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让学生指出分解者。有了碳循环为基础,氧循环的建模迎刃而解,解决理由3所要运用的知识也已经储备好了。有效教学的奥秘就在于,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并清楚地知道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到达教学目标之间要架设的脚手架的位置与个数。正是由科学复习:为思维而教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于脚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