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

ID:23217889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_第1页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_第2页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_第3页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_第4页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落实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法实施保密管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近期查处的周永康、令计划等案,均涉及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或违纪违法获取党和国家核心机密,给党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广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严肃性,把保密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而如何落实保密法律制度,不仅是保密工作者应研究的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律思维。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起始环节,同时贯穿保密工作全过程,定密责任人则是这项工作的关键主体。结合办公室保密业务以及部

2、机关保密工作实践,从保密工作中选取定密责任人制度这一内容,作了学习和思考,得到一些认识和体会。所谓定密,就是把关系党和国家安全、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涉密事项,按照“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并通过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保护。定密责任人制度,是指定密工作中关于定密责任人的资格、确定方式、职责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相关制度。2010年4月颁布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首次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定密责任人制度进行了阐述。《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

3、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定密责任人制度,明确了定密主体、界定了定密权力、划清了定密责任,对解决现存的定密难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机关、单位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定密标准不清,在定与不定、定何密级上主观随意性较大;定密程序不规范,有的未经定密责任人审批即擅自定密;重定密轻管理,有的“一密定终身”,等等。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定密、保密工作,个人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好定密责任人制度。一、完善定密责任人准

4、入机制。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也是管理的关键,任何制度建设及一切管理活动实施的重点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从定密工作本身来看,其所涵盖的是“人”(定密责任人)和“物”(国家秘密)两方面内容,而作为定密主体的定密责任人在整个定密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定密责任人应5具备什么资格和条件,值得思考。基于对定密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考虑,应形成完善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准入机制。一方面,定密责任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包括行政职权规定、个人素质规定、资格取得规定等。另一方面,应采取授权形式,由保密部门根据不同定密主体,对机关、单位确定的专职定密人员

5、授予定密责任人资格。二、配套制度指导和约束定密行为。一是加强事前管理,建立定密标准化制度。《保密法》规定了保密的主管机关和密级制定权限,但规定得较为笼统。在实践中,不同机关、单位业务千差万别,保密的具体内容、范围、期限如何确定缺乏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规范。因此,机关、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实际,界定定密标准,并制定较为详细的定密指南,有效指导定密工作。二是加强事中管理,建立定密说明理由制度。定密责任人在定密过程中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定密的事实因素、法律依据以及其他方面考虑。定密说明理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定密责任人进行提醒的过程,以确保该保密的信息不

6、疏漏,该公开的信息不误定密,不应再保密的信息得到及时解密及不过高定密。三是加强事后管理,建立定密审查制度。享有定密事项审查权的机关、部门,5对定密责任人在一定时期内所确定的秘密事项进行监督、审查,并对错误定密予以纠正。三、处理好保密权(权力)与知情权(权利)的关系。保密与公开是对立统一的整体,研究保密问题离不开信息公开问题,反之亦然。我们以往的定密思维模式,只是从定密权这个角度出发,没有考虑信息公开的义务和公众知情权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滞后于信息公开的发展趋势。要提高定密水平,做到既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党务、政务公开,又维护国家秘密的严肃性,

7、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必须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科学而有效地制约权力、保障权利。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二者并重、宽严有理、互动有方”。“二者并重”即指导思想上保密与公开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具体操作上,保密应坚持最小范围原则,公开则应坚持最大限度原则。“宽严有理”即保密与公开要有理有据,宽严适度。不适当、无原则地公开只会影响公开的效果,而定密过宽、过滥反而会淡化保密观念。“互动有方”即保密与公开是动态变化的,在一定层面、一定时间内公开的信息,到另一层面或另一时段就有可能转化为涉密信息,涉密信息过了保密期限,就应还原为公开信息,关键是要有章可循、有利发展。

8、四、坚持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我们的定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落后,定密流程仍处于“手工作坊”5的状态,不利于定密工作实现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