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

ID:23227917

大小: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_第1页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_第2页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_第3页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_第4页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关于的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导读:他们不大进行抽象的思辨,也不想去费力解决那些和现实生活好像没有什么明显地直接关系的终极理由。对他们来说,哲学就是学,也仅仅是学。中国“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时间)就有五百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根源在于中国没有哲学。”朱光潜指出,“中国人、印度人和希伯来人这些伟大民族,当他们满足于宗教摘要:朱光潜被誉为中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被学术界公认为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笔者将近年来中外学术界对《悲剧心理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

2、面地比较分析,发现针对这部学术权威巨著,仍存在研究的空白和盲区以及再次审读和发掘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悲剧心理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的作用与价值。基于中西比较的策略视域,试图厘清有关《悲剧心理学》理论运用及研究方面存在的理由。  关键词: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西比较悲剧  1002-2589(2013)19-0187-03  一、《悲剧心理学》国内研究概览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的深湛研究和深厚学养融会中西方文学,沟通唯心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贯通“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学术史上一座横跨

3、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享誉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大师。而他的代表作《悲剧心理学》是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被国内学术界视为权威经典。  截至2012年,通过清华学术期刊X检索——以“悲剧心理学”为题名,共检索到相关学术论文18篇;以“悲剧心理学”为关键词共检索到67篇;以“悲剧心理学”为主题共检索到论文96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薛涌的论文《作为终极作用上的悲剧——读朱光潜》(《■望》1990年15期),着重分析了悲剧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这一理由。汪献平的《的理论基础与策略论》(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主

4、要探讨了《悲剧心理学》的理论渊源。其他基本上是运用《悲剧心理学》中的理论策略来分析中外文学作品,从而进行中西文学尤其是中西方悲剧方面的剖析比较。却很少有人深入《悲剧心理学》本身的细部进行评价,更少有人考虑到其中所涉及西方理论对中国文本的适用性理由。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共出版评论朱光潜生平及其学术的论著数十部。其中涉及《悲剧心理学》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987年阎国忠在《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中指出研究悲剧是美学需要填补的一项空白,称《悲剧心理学》是“在《悲剧的诞生》中诞生”,并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尼采之于朱光潜的影响,进而讨论悲剧的衰亡。1996年宛小平、魏

5、群的《朱光潜论》从悲剧世界的自然变迁,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对朱光潜的悲剧研究做了综合分析。1999年,王攸欣在《朱光潜学术思想评传》和《接受·选择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中指出,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对悲剧的每一性质的论述都列举西方历来的不同观点,利用它们互相攻驳,使各自的缺陷显露,使真理性因素也更加突出。  在硕士、博士论文方面,有南华的《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2003),论文比较研究了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思想理论的种种渊源,杜安的《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辩》(2004)分别将朱光潜的悲剧美学与尼采、王国维的悲剧美学

6、做了比较分析,丰富了当今学人对朱光潜悲剧美学的研究。张艳青的《论朱光潜的悲剧研究—以为重点》(2006)对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从悲剧的本质、欣赏、超越、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朱光潜尤其是他的《悲剧心理学》相关学术论文、专著、硕博毕业论文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学术界对朱光潜及其代表作的《悲剧心理学》的高度肯定,甚至将此书膜拜为悲剧研究领域的至上经典。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朱光潜先生与其《悲剧心理学》的价值作用进行全面考量。  二、《悲剧心理学》的价值与作用  朱光潜用英文撰写的专著《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

7、ThepsychologyofTragedy:ACriticalStudyofVariousTheoriesofTragicPleasure),1933年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张隆溪将其译成中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论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光潜在那个时代对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哲学家们对悲剧快感理由的接受和评价,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这部著作在研究策略上的创新是它成功的重要理由,无论是切入理由的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还是“心理距离”说的批评标准都富有新意,这部著作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悲剧快感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难题。《悲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