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

ID:2323677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_第1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_第2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_第3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_第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摘要】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rorescein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48例58眼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患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FFA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女CSC患病率比男低(1∶5.86);≤45岁的CSC患者30例35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17眼(48.6%),多灶渗漏9眼(25.7%),不典型渗漏9眼(25.7%);>45岁CSC患者18例23眼,其

2、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2眼(8.7%),多灶渗漏11眼(47.8%),不典型渗漏10眼(43.5%)。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FFA表现单灶渗漏及墨渍、喷出型渗漏。>45岁FFA灶型渗漏及色素上皮失代偿,双眼发病较年轻患者多见,复发者渗漏点多靠近原发灶。【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AbstractAIM:To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characteristicsofthecentralse

3、rouschorioretinopathy(CSC).METHODS:Visualacuity,ageoffirsttreatment,prevalenceofbotheyes,maleandfemaleincidenceratioandFFAfeaturesof48CSCpatients(58eyes)aleale(1∶5.86);Thereultilesionleakagein9eyes(25.7%),atypicalleakagein9eyes(25.7%);18CSCpatients(23eyes)orethan45yearoldultilesionleakagein11ey

4、es(47.8%),atypicalleakagein10eyes(43.5%).Theparisonbetedasinglelesionleakageandinkstains,spraytypeleakage.>45yearoldFFAleakageandpigmentepitheliumtypelesionsdepensationofbotheyesoremonthanyoungerpatients,leakageinrecurrenceo。  1.2 方法  检查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排除有严重的过敏史、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过敏史或有心肝肾疾病史后行造影检查;(2)术前

5、0.5h双眼散瞳至7~8mm;(3)向患者介绍造影有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过敏试验:200g/L荧光素钠0.1mL加1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观察10min,是否有过敏反应。注射荧光素钠:经过敏试验后患者如无不适,在4s内快速肘静脉推入200g/L荧光素钠3mL后,立即行眼底摄像。眼底检查:见黄斑区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相应视网膜下黄白色点状沉着,呈环形映光轮改变。可伴有色素上皮脱离及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弥散。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比较分析,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FA检查结果比较 

6、 ≤45岁的CSC患者30例35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17眼(48.6%),多灶渗漏9眼(25.7%),不典型渗漏9眼(25.7%);>45岁CSC患者18例23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多灶渗漏11眼(47.8%),不典型渗漏10眼(43.5%),单灶渗漏2眼(8.7%)。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2.2 渗漏部位与视力关系  渗漏多属于中心型即位于距离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内,视力较差;其次旁中心型即渗漏位于中心凹1mm以外的后极部视网膜;周边型即渗漏位于黄斑区周围视网膜,视力影响不大(表1)。表1不同渗漏部位与视力关系(略)  3 讨论 

7、   CSC其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诸多因素导致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发生渗透性改变[1]。血浆皮质激素过高及其交感性作用在CSC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2]。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相应视网膜下黄白色点状沉着,可伴有色素上皮脱离及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弥散,FFA表现为静脉期出现的色素上皮渗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