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

ID:23265955

大小:50.0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6

-中国人口迁移_第1页
-中国人口迁移_第2页
-中国人口迁移_第3页
-中国人口迁移_第4页
-中国人口迁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口迁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6中国人口迁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3、了解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分布状况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调查学校所在地的流动人口基本状况,初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念及人口政策【教学重点】:1、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原因3、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教学难点】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教学方法】采取研讨的

2、方法【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些研讨题目:1.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2.你如何认识我国80年代以来出现的流动人口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导入讲授新课: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中华民族的源地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起始时期秦汉时期起,人口迁移频繁迁移的主要方向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特别是南方扩散人口分布中心变化唐朝“安史之乱”后,人口中心移到长江流域迁移的直接原因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思考:1、黄河中下游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平原广阔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3、,气候温暖湿润,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2、下表是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分布状况表,读表分析回答问题。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⑴西汉时人口多的是北方,主要原因是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开发较早,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从事农耕生产,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⑵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主要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⑶

4、简要分析造成以上迁移的原因。两晋南北朝时,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唐末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北方战乱不绝,出现北人南迁的高潮,使北宋时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同时,南方人口增多也是由于南方经济发民,物质丰富,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⑷比较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时期古代新中国建立后方式自发国家有计划组织流向北方人南迁,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内迁内地迁往西部和和边疆原因支援西部和边疆战乱和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建设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文化经济的交流和江南的开发,使经济重心南移对于调

5、整全国的人口分布,开发荒地和矿产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边疆起积极作用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上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1、迁移特点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控制较多,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较少。(如P19表1.6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2、人口迁移的方向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3、人口迁移的类别P1

6、9书,共7种,是按地理范围和迁移方向之外划分的人口迁移类别。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思考:读P23图1.18“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⑴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⑵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⑶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流动,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1、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为自发性的流动。2、人口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

7、城市和工矿地区(P21图1.20)3、迁移的原因:务工和经商原先有些人口的净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讨论:结合收集有关资料讨论80年代以来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原因:第一,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二,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过渡:我国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4、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⑴积极影响①流动人口给城市提供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

8、展创造了条件,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所有制结构,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做出了贡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⑥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