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竹文化概览

中华竹文化概览

ID:2327916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中华竹文化概览_第1页
中华竹文化概览_第2页
中华竹文化概览_第3页
中华竹文化概览_第4页
中华竹文化概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竹文化概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华竹文化概览  竹子是中国境内最为习见和广袤的植物资源之一,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社会精神文化之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竹文化。中华竹文化体现在物质成就和精神成果的诸多方面。  一、物质文化方面  从文化传播的方面看,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竹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载体,对中国文化的积累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古代,人们在竹简上刻字或写字,从而使中国的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固定下来,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考古发掘证实,殷商的甲骨文字,就是用以竹为管毛为颖的毛笔书写

2、而就的。作为书写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对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毛笔仍作为国画的工具,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竹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竹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居宅方面看,由于竹具有坚、韧、柔、直、抗压、抗拉、耐腐蚀等多方面的特性,是理想的建筑材料。从原始人的竹木结构的“干栏式”5居宅,到汉代的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清代的粤西竹屋,以及现代傣族人的竹楼,都是用竹建造的著名竹建筑。竹还是居室装饰的重要材料,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风格。  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

3、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并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篦箕、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从食用方面看,竹笋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味,自周代开始就是席上珍馔,现代更是国人的盘中美餐,可烹饪出上千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竹笋还能晒、风、腌制加工,加工方法多种多样,十分丰富。竹叶、竹茹、竹沥是优良的中药,可化痰清热。竹实还是历代救荒的重要食物。  从交通方面看,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繁多的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中,竹是重要的建造材料。竹制交通设施有竹单索桥(溜简)、竹双索桥、竹多索桥和竹梁桥;竹制交

4、通工具有竹筏、竹船、竹车、竹轿。竹筏还是交通史上最古老和使用历史最长的交通运行工具。  从生活器具方面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竹制生活器具已成为当时广大民众生活“养生送死”不可或缺的物品。汉代有竹制生活器具60余种,唐宋时期就有近200种,明清时期达到250余种,如炊具、餐具、盛物用品、消暑用品等,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5  从工艺品方面看,工艺品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科学和艺术的产品。在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中,竹制工艺品是极具东方艺术特色的一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类就开始利用竹编织器物,是竹编工艺的开端;春秋战国时期竹编工艺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时

5、至今日,出现了一大批制作精湛、审美价值极高的竹编工艺品。竹雕刻工艺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六朝时期的文献中有竹雕刻工艺品的记载。唐代以后,竹雕刻工艺的名家辈出,见于记载的有宋代的詹成,明代的上海嘉定朱松邻祖孙三代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和金陵的李文甫、濮仲谦等竹刻大家。清代中后期形成了湖南邵阳、四川江安、浙江黄岩、福建上杭等地的竹黄雕刻,成为竹雕刻工艺的主流。清末民国初期出现北京张志渔开创的北派竹刻。竹还是工艺美术中的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洁、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  从中国传统乐器方面看,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

6、和弹拨乐器很多是用竹制造的,至今仍得到广泛的使用。竹是古代“八音”之一,对中国音律的起源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开始,历代都使用竹管定音律。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说明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二、精神文化方面  原始时代的部族把竹视为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自然神灵崇拜的象征物,表现了原始人的信仰观念,表达了他们借竹之旺盛的生命力和生殖力,祈求部族繁衍昌盛、生生不已的愿望,达到其部族或民族的血脉源远流长、代代相继的愿望。这种原始的信仰观念尚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民族习俗中,

7、被视作神秘力量的象征。古代的巫师和占验家们还把竹视为沟通天地的法器。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因独特的自然物性特征,如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清拔凌云、不畏风霜雪压等,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被人格化,象征着谦虚、气节、坚贞和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精神,其内涵已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个性。  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竹是重要的表现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均有大量的咏竹文学作品面世,形成了中国文学中独特的竹文学意象和审美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