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

ID:23304352

大小:4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6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_第1页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_第2页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_第3页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_第4页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摘要】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带“*”标示。许多教师往往重视精读课文,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较少,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把握不到位。纵观略读教学,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什么区别,精雕细琢、面面俱到;要么囫囵吞枣、轻描淡写。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教学中如何体现它的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思考与探索”两大方面入手,着力呈现“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的策略探究过程,力求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http://QQ:【关键词】略

2、读课文教略而学丰引导迁移感悟如果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比成厨师的烹调手艺的话,那么,精读课文就好比厨师手下一道道精细、精美的食品,色香味俱全。而略读课文就好比厨师手下不太起眼的粗粮制成品,制作粗朴,却保持了天然本色。叶圣陶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13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

3、一样重要。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就应用程度而言,比精读更为广泛。遵循叶老的论断和基于应用程度的现状,笔者拟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进行的浅显的思考与探索。一、思考:略读课文教学应具有的地位(一)纵观教材编排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纵观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略读课文在中、高年级的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体编排见下表:册全册课文篇数略读课文篇数略读课文所占比例册全册课文篇数略读课文篇数略读课文所占比例五32825%九281450%六32825%十281450%七321444%十一281450%八321547%十二211152%13从教材编写要求来看,略读课文和精读

4、课文共同承担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略读课文为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从教材编排顺序来看,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单元中间或末尾的略读课文,更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及教学规范引起充分的重视。(),(二)解读要求目标1、《语文课

5、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第二学段提出有关略读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新课标要求略读课文内容上做到:粗知大意,增长见识,有所感悟。方法上做到:要求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更加放手。目的上做到:训练学生略读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文上,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132、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1)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

6、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2)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事实上,略读课文教学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

7、。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和研究也比较薄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常常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现象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应该如何规范呢?(三)它山之石,指点迷津2006年12月,笔者参加了区“探索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聆听了万里国际学校杨红琴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杨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课前,让学生聆听韩红演唱的《天桥》,并欣赏已通车的青藏铁路的许多壮观的图片,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