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

ID:23308034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6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_第1页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_第2页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_第3页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_第4页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择医而治:《抑斋自述》所反映的医患关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西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王锡彤自60岁后,几乎无日不在病中,到72岁病逝,先后有20余位医生为他治疗,疗程大致经历了中西医杂投、中医专治和中西医联袂而治三个阶段。治疗期间,王锡彤及其家人不管对中医还是西医都或明或暗地进行了干预,而在医家、病家之间,谁对病人负责却很难加以区分。这反映了民国时期复杂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王锡彤;《抑斋自述》;医疗社会史;医患

2、关系  [】A  []1004-518X(2010)01-0134-04    叶宗宝(1973—),男,信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史。(河南信阳464000)  医疗社会史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这一研究除了在历史瘟疫、西医传教士活动、中西医论争、古今病名对应以及医学技术发展史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外,对病人及病家心态,尤其医患关系的讨论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王锡彤的日常医疗活动,管窥民国时期的医患关系。王锡彤(1866—1938)是清季民国时期河南著名士绅,因协助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实业家周学熙(字缉之)创办启新

3、洋灰公司,在20世纪20、30年代被誉为“洋石灰大王”。自郑永福、吕美颐点校的王锡彤日记《抑斋自述》出版之后,王锡彤已引起许多学者关注,但由于该日记在点校时对《病中岁月》部分做了大幅删节,故关于王锡彤的晚年病中生活,至今无人论及。王锡彤活了72岁,最后十几年是在病中度过的。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抑斋自述》的最后两部分一《药饵余生》和《病中岁月》。根据该日记建构王锡彤的日常医疗史,并将之纳入社会文化史的脉络加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医患关系。    一、王锡形病情及其理由    王锡彤,字筱汀,号悔斋,晚号“抑斋行一”,河南卫辉府汲县人

4、。他幼时家贫,16岁丧父,而立之年“秉赋素弱,容貌清癯”。40岁时,虽“丰其两颐,气体渐充”,但6年后,因母亲去世,“百日卒哭,气复大亏”。至“三年服阕”,“心境渐舒,体亦渐胖”。跻身北洋实业后,“雇不足二十年,精神渐行不支,呃逆湿气时作时愈”,至62岁,已是“病胃特甚”。辞去各公司职务之后,他曾“养病北京汤山”,后“归津仍复无效”,自此“汤药几无一日停”。  王锡彤晚年病征主要是呃逆、肝胃疼、便秘和失眠。呃逆初发于1920年11月28日,自1927年10月18日(夜)再犯之后,这一症状遂经年不绝。肝胃疼于1927年7月渐趋严重,在1927

5、、1928年夏秋、秋冬之季节转换之际,病痛最厉。便秘始于1927年,他在次年给友人李敏修的信中写道:“近年本多病苦,自上年六七月问,病渐加重,冬月益支离……大便秘燥,隔数日辄度一难关。甚至内人以手爬搔而下。一经通过后,便可张目视人。”至于失眠,最初是因为夜间呃逆或肝胃疼难以入睡,后来,日复一日的阅读与构思又搅乱了他的梦境。从1929年2月到1935年,王锡彤一直受失眠症困绕,“隔日一长睡一短醒,长睡至午后一两钟方下床,短醒则彻夜不睡,五六钟即下床。  王锡彤之所以“胃病”经年不绝,一个重要理由是自协理北洋实业后任职过多,忙于交际应酬的场合日

6、增。他在《药饵余生小引》里写道:“六十岁后病魔缠身,自知蒲柳弱质难耐岁寒,凡所任事悉予力辞,乃有辞之坚而得解者,仍有解而不能全脱者……局中不能悉谅,予病遂大作,濒死者屡。”’另一理由则与他晚年未能静养有关。自1924年冬,他“购得正局刻二十四史全部,遂由《史记》阅起”,“每日阅史”。“因构思作文睡不安”,又加重了失眠症。  不过,就当时的医疗条件,泻痢等肠胃疾病亦是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尽管没有证据表明胃病是遗传性疾病,但巧合的是,王锡彤的父亲、祖母皆殁于痢疾。1881年,王锡彤16岁时,乃父王宝卿即死于修武县,理由是“暑热时食西瓜多,病泄利

7、,医不愈”。其祖母亦于光绪元年(1875)春夏之交“病泻利,至十月奄然长逝”。不仅如此,王锡彤内人赵氏也因呃逆、泄痢,于1932年12月16日病逝。日本学者指出:“概观20世纪初叶以后的疾病统计资料,在中国肠伤寒和痢疾在死因中占的比例相当大。”可见,泄痢等表现在肠胃的疾病,在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确是严重危及生命的顽症。    二、王锡彤延医治病的过程    王锡彤患病期间,先后有24人参与了治疗,分别是:王华庭、黄医官(西医)、王竹浦、钟某(西医)、王兰斋、关锵庭(西医)、谈介眉、丁医(按摩)、梁医士(西医)、王振声、施今墨、戴华农、张伯麟

8、(西医)、安干卿、曹巽轩、孟医士(按摩)、张德纯、朱漪斋、汪尧民、安钟书(牙医)、庐广寿(牙医)、徐国香(西医)、赵士瓒、张颂椒。  王锡彤最初了解王华庭是因为治疗母病,不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