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ID:23341331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5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_第1页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_第2页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_第3页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_第4页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唐行娇刘慧株洲化工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心脑肾内科,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促红细胞生长素联合左卡尼汀有效治疗肾性贫血症状,研究的地点为湖南省株洲市化工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方法在该临床研究中,笔者选取了52例为临床病人,其中均为肾性贫血患者,而其患者也是通过随机的方式选择的。主要分为的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一组的病例人数是26例。两组患者都已经给予了常规的叶酸、维生素以及铁剂和促红素治疗。结果经计算得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愈率达到了87%,

2、而单纯促红素(EPO)的治愈率仅为45%,两组疗效显著(P<0.05)。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发现经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细胞比容(Hct)达到(33.34±3.2),血红蛋白(Hb)水平达到(98.41±18.4);对照组的血细胞比容(Hct)达到(30.34±5.67),血红蛋白(Hb)水平达到(89.20±11.8),两组Hct以及Hb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升高水平更加明显(P<0.05)。结论将促红素与左卡尼汀联合用药时,其取得的疗效,比单独使用促红素来说更好,更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血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水平

3、,适合临床广泛应用。..关键词促红素;左卡尼汀;肾功能;贫血;联合用药[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1674-0742(2014)07(c)-0084-02[简介]唐行娇(1977-),女,湖南茶陵人,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工作。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歇常见的临床表现,肾性贫血由多种因素介导,其主要原因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绝对或相对减少[1]。另外,缺乏左卡尼汀也会导致红细胞的脆性增加,使得红细胞寿命缩短,最终也会引起肾性贫血[2]。此外,包括存在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红细胞寿命缩短、失血、铁缺

4、乏、营养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目前认识到左旋肉碱缺乏可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因素,是肾性贫血的重要因素[3-4]。现选取2011年5月—2013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肾性贫血患者,对比研究采用促红素联用左卡尼汀疗法与单纯的促红素(EPO)疗法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该院中,一共选取了52例肾性贫血患者。其中均属肾性贫血患者。平均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病例人数均为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

5、1例,年龄介于40~49岁之间,平均年龄(45.3±3.2)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介于38~48岁之间,平均年龄(44.3±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选取的所有病例中一共有10例糖尿病患者,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并且慢性肾小球炎患者有33例。多囊肾患者有1例左右。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之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5例病患。同时要保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以及血细胞比容等方面没有很明显的不同。1.2选择方法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两组都给予

6、常规叶酸、以及维生素、铁剂治疗。每组患者均给予EPO治疗,给药的方式为皮下注射。每次注射50U/kg,可以分2~3次注射。Hct>30%、Hb>100g/L逐渐减少后,EPO的用药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1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EPO治疗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后加注左卡尼汀注射液,注射方式为静脉推注,推注量为1.0g/次,12周为1个疗程。治疗以后,对Hct、Hb的水平进行抽血检验。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3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2结果通过以上

7、数据,对结果进行探讨。通过治疗之后,发现不管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其Hct和Hb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在血细胞比容的含量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角度来说,根据治疗前后的不同,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均有所提高,见表1。3讨论临床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当,肾性贫血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的发病原理是因为在肾衰竭的过程中,肾脏不能够分泌出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造成的[5]。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代替EPO。在1984年,美国首次将人EPO基因分离出来,同时还将该基

8、因同仓鼠卵细胞一起培育[6]。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促红素已经越来越能够跟上国际水平,对肾功能贫血有十分重要的疗效。还能够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促红素能够使得红细胞增多,同时还能够作用于免疫系统[7]。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