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希望坚守的灵

为希望坚守的灵

ID:2340211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为希望坚守的灵_第1页
为希望坚守的灵_第2页
为希望坚守的灵_第3页
为希望坚守的灵_第4页
为希望坚守的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希望坚守的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为希望坚守的灵  【时事链接】  2012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行动几乎成“木头人”的樊秀峰坚守讲台的事迹。17年,樊秀峰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自己的“直背”在三尺讲台上树起不屈的师魂。这位将自己最美好的人生年华全部献给了孩子们的乡村教师,再一次以其动人的事迹温暖了人们。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想起2012年9月份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徐德光、邓丽、阿力甫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守之美、执著之美、奉献之美、付出之美。作为数百万乡村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事迹和成绩,

2、诠释着乡村教师的可敬与可爱、平凡与伟大。本期,小编便与大家一同走近这些为希望而坚守的灵魂,去寻找“最美”的答案。  【读?美文一】  乡村教师  文/岳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找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6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

3、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

4、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

5、眼圈都红了。6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学?技法】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文章围绕娟子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这一话题,插叙了一位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是“乡村

6、教师”博大无私的爱让娟子回到家乡。娟子的选择,三个姐妹的选择,是“乡村教师”博大无私的爱的延伸。要写好一篇记叙文,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尤其是在叙述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写出事件的波澜。而在本文中,作者便在开头巧设悬念,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这是为什么呢?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文章的开头吸引,作者适时地运用插叙,讲述了其中的原因,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留下的最后一个学生却是自己的女儿,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而正是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能够凸现出

7、乡村教师精神的可贵,让读者不禁为之潸然泪下。“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6这样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  【读?美文二】  脊梁  文/陈诺  我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走了十几里的山路,终于在日暮时站到了这所学校的门口。这是一个在市级地图上都难以寻到的地方,抬头望去满眼是山,山的后面是山,山的后面还是山……  我为寻访一个人而来。推开门,是一间整齐的卧室兼书房。这个房间位于学校的东南角,冬冷夏

8、暖,他却甘心住了十几年。房间似乎被仔细收拾过了,一切含有个人信息的物品都被收走了,只剩下一侧的书桌上,还堆着几件杂物。  那是几颗干瘪的枣。初送他时,那枣还是青绿油亮。这是最初他要走时,周围的乡亲们闻讯将家里最好的东西――鸡蛋、枣、土豆……统统拿来,堆在他的门口。蜿蜒的山路上,准备清晨悄悄离开的他看见的是举着火把的乡亲们在跪送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