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ID:23417516

大小:1.15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11-07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_第1页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_第2页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_第3页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_第4页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教学要求]1.掌握近代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意义,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2.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熟练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3.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教学重点]1.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3.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1.核外电

2、子运动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衣的预言,电子的衍射试验,测不准关系)。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电子云及其图象表示(径向与角度分布图)。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区别与联系。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原子能级与原子序数关系图)。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

3、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原因,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4.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 1-1道尔顿原子论   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物质之源的臆测:本原论(元素论)和微粒论(原子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460—370BC):宇宙由虚空和原子构成,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   波意耳:第一次给出了化学元素的操作性定义----化学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的物质组分,化学相互作用是通过最小微粒进行的,一切元素都是由

4、这样的最小微粒组成的。   1732年,尤拉(LeonhardEuler,1707—1783):自然界存在多少种原子,就存在多少种元素。   178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Lavoisier1743—1794):提出了质量守衡定律:化学反应发生了物质组成的变化,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797年,里希特(J.B.Richter1762—1807):发现了当量定律。   1799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JosephL.Proust1754—1826):发现定比定律:来源不同的同一种物质中元

5、素的组成是不变的。    1805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ohnDalton1766—1844):把元素和原子两个概念真正联系在一起,创立了化学原子论:每一种化学元素有一种原子;同种原子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原子不可再分;一种不会转变为另一种原子;化学反应只是改变了原子的结合方式,使反应前的物质变成反应后的物质。···   倍比定律:若两种元素化合得到不止一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的元素的质量比存在整数倍的比例关系。   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1779—1848):确定了当时已知元素

6、的原子量,发明了元素符号。1-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2-1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化学中元素的概念经过两次重大发展,从古代元素概念到近代化学的元素概念。再到现代化学的包括同位素的元素概念,这些进展对化学这门重要基础科学确有革命性意义。    古代元素的本来意义是物质的基元单位,是世界万物的组成部分,如我国的五行学说;古希腊的四元素说,但这些仅仅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不是近代的科学概念仅是人类深入物质层次的认识水平的暂时性界限。如四元素说认为物质本原是几

7、种抽象的性质,由这些原始性质组合成元素,再由元素产生万物,这种把本来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抽象性质当做第一性东西,是错误的,唯心的。以此为指导思想,自然会产生“哲人石”的思想。   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波义耳(Boyle.R.1627—1691)批判了上述元素的错误慨念,于1661年在其名著《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提出了新的元素慨念。“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所得的那种最简单的物体”,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化学的目的是认识物体的结构。而认识的方法是分析,即把物体分解为元素”。波义耳

8、第一次把物质的最终组成归结为化学元素。他的元素概念是实在的基元物质。波义耳确实为人们研究万物的组成指明了方向,因此,这是化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对此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但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有主观因素。确认什么是元素往往有个人经验和当时化学方法的局限性问题。当时无法分解的东西不一定是元素。如波义耳本人就认为火是元素。发现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