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ID:23455583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_第1页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_第2页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_第3页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_第4页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以学定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案例背景】  开学伊始,我们的教研组长就通知我参加余姚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内容是新修订的七上语文教科书中新增的8篇课文。这8篇课文,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没有既定的课堂经验可借鉴。到底该选择哪一篇课文呢?我突然想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体验和理解。而在这些新增的课文中,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无疑在情感上更能打动学生,引起心灵的共鸣,相信学生也更能有收获和体会。于是,我就满怀信心地选定了这一篇

2、文章。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我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他很想去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可是他的妈妈怎么也不肯。结果母子俩大吵了一架。妈妈很伤心。这位学生在日记里说:“老师,我不明白妈妈怎么会如此蛮横不讲理。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各位同学,你觉得这位同学有没有做错?他到底该怎么办呢?6  生(不约而同地):这位学生做错了,妈妈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他好,他应该听妈妈的话。  说完这句话,全班学生陷入了沉默。我当时一愣,因为我觉得从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五月天入手,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让他们各抒己见。然而学生

3、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原本预设学生能给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得出当我们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应该多多体谅父母的苦心这个观点,进而引出今天上课的内容。但是显然学生的反应与我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也许因为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怯场了;也许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乖孩子,从来没有与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但不管怎样,如果不能顺利地将课堂导入进行下去,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已经失败了。我急中生智,赶紧整理了一下思绪。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懂得体谅母亲。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母亲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作家,来看看他是如何慢慢地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请看《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  师:史铁生的命

4、好苦啊,人生风华正茂的时候却瘫痪了。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苦难蒙住了眼睛,却忘了去看看他人。而那个人,就是史铁生的母亲。那么,母亲苦在哪里呢?  生1:她的儿子瘫痪了,她的女儿还没有成年。  生2:没有人知道母亲的苦,所以母亲苦。  生3:她得了肝癌,快要死了。6  生4:我觉得刚才那个同学说得不对,母亲得的不一定是肝癌,只能说母亲生了很重的病。  ……  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了两派,为母亲生了什么病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不停地从课文中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史铁生的母亲到底生了什么病,其实我课前并没有查询相关资料。因为这和今天的上课主题关系并不密切,却没料到学生会抓住这个细节争论。看着学生

5、们势成水火,我连忙出来打圆场。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老师很愿意看到这样争鸣的场景。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老师提的问题是母亲苦在哪里。不管她是不是因为肝癌而去世的,但至少我们能肯定,母亲身体上受苦了;而儿子的瘫痪则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那是她精神上的苦。所以母亲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她比史铁生更苦。  片段三:  师:描写母亲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这句话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母亲

6、默默忍受着“我”的粗暴无礼。而且她还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表现出她很关心我,怕我会想不开,但又不想打扰到我,所以只能“偷偷地听”。6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周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既关心、体谅孩子,又能给孩子足够空间的人。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母亲的这份心来呢?  学生朗读。  师:太好了,比第一遍读的时候进步了许多。看来这位同学已经通过刚才的分析,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那份真情。从他饱含感情的语调中,我们听出了母亲的多少爱。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学习它的内容,也要体会它的情感,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位同学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老师相信我们班还有其他的

7、同学也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来继续找寻母亲带给我们的感动。  【案例反思】  此次优质课是为了更好地引导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举行的。“学为中心”,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从“以教定学”转化为“以学定教”,就是要把课堂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探究的舞台。  1.紧抓学情调查,制定适合方案  学情调查是“学为中心”的前提。学生的基础如何,上课是否活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