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ID:2345661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8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_第1页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_第2页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_第3页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摘要:教师在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了解偏差行为背后的动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学会坚持与等待;注重对行为偏差生个人、班集体和家长的指导。  关键词:动机;理解;尊重;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68-01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应引发足够的重视,这不是某个时代的问题,而是一个永久性存在的教育难题。通过多年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我在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方面有些收获,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要了解偏差行为背后的动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心理学中讲

2、到: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动机不会错,只是有的时候行为不恰当。4  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孩子偷改考卷分数可能是为了避免父母的责罚;孩子与父母唱反调可能

3、是为了引起父母的重视;不回答问题可能是怕说错了等。实际上,行为偏差生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需求,甚至,他们有着更强烈的需求,因为他们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比较缺乏关爱,或者是家长教养的方式不正确,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有偏差行为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爱、宽容、理解与尊重;要接纳孩子,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问题;要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循着孩子的心路历程,找到真正的动机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的理解、尊重、信任和鼓励,让孩子的行为发生了转变,从那以

4、后,这孩子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学习上也更加努力。  二、学会坚持与等待  各种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要改变原有的习惯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行为偏差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王晓春老师在《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提到:“教育没有神话,教育是老老实实、耐心细致的事情。”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持之于恒但不急功近利。有些学生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转变,甚至会出现反复,教师要学会坚持与等待,对行为偏差生报以信心和鼓励,要相信只要方向是对的,路就不会遥远。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从前任教师

5、那里了解到他的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批评、请家长等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已经成“老油条了”4!接班后,据我的课堂观察,他对学习并不是不感兴趣,能积极动脑参与学习,只是惰性太强,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作业没完成只是其中之一。他的书写姿势不正确,再加上由于长期缺乏锻炼,他的字写得不仅慢而且字迹潦草,要想在短时间内使他的行为发生很大的转变是不可能的,但并非没有转变的希望。于是,我有意在上课时提问他,他准确地回答引来同学诧异的眼光,我抓住机会的表扬了他的思维敏捷并且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等。有个别同学提醒我说他的作业从来都不写。我很肯定地说:“我相信,只要他愿意

6、,他能做得和大家一样好。我更相信,过去并不代表将来,只要肯下决心,有些不好的习惯是能改过来的。你愿意吗?”或许,他已经习惯了他人的质疑和否定,对于老师的信任竟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还是腼腆地点了点头。那天,他的作业一字不落地完成了。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强化,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注重对行为偏差生个人、班集体和家长的指导  学生的问题既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环境对主体作用的产物。因此,促进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既要从作为主体的学生入手,也要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首先,加强对个体的指导。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

7、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相信,行为偏差生也有同样的渴望,只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即便觉得不妥,也不知该如何改正,他们需要方法的指引。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偏差行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成就更优秀的自己。4  其次,注重发挥班集体的正能量。让行为偏差生融入集体,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班级的同学正确看待同学的偏差行为,给予行为偏差生关爱、理解和尊重,才能帮助他们尽早摆脱不良的行为习惯。  再者,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方法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

8、》中提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所处的在农村小学,多数家长并不具备教育方面的知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简单、盲目甚至是粗暴的,学生的偏差行为的起源往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