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ID:23470404

大小:12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8

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施工部署2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3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5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9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1110、质量保证措施141编制依据1.1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1.2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关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

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郑州市中原区桐树王村庄改造项目E-06-1地块,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金枝路与玉轩路东南角,该项目由13栋高层住宅(2#~15#楼)和2栋多层商业及幼儿园、物业、站房组成,住宅楼与车库连成一体;其中高层住宅多为地下2层,34层(其中6#楼地上11层,10#楼地上24、32层),建筑总高度99.5/93.7/10.5/32.8m;车库(含地下人防、设备用房、非机动库)均为地下两层,建筑总面积41.76万㎡,其中地

3、上建筑面积30.88万㎡,拟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3.15万㎡(包括2、5、8、11~15#、18#楼及幼儿园等)。3施工部署3.1施测程序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报验合格合格进入下道工序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在工程正式开工以前,建设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将施工现场测量基准点向施工单位进行移交,在现场将测量基准点交代给施工单位专业测量人员的同时,其基准点的测量成果必须进行书面移交。施工单位专业测量人员对现场的测量基准点进行复核测量无误以后,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由项目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

4、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和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本工程设测量组组长一名,测量员两名,测量结果经自检互检,报验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4.1施测原则4.1.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4.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

5、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1.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4.1.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4.1.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4.2准备工作4.2.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

6、。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4.2.2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南京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所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全站仪NTS352精度2″,2mm±2ppm台12对点棱镜套21经纬仪J6

7、E台22水准仪DS32台43激光经纬仪DT-02台14激光垂直仪DZJ2个15钢尺50m把26钢尺30m把27盒尺5m把28对讲机个39墨斗只44.3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5.1工程定位角点定位工作已由桩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完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桩进行复核,经监理、建设单位签字确认后进行移交手续。5.2平面控制网测设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5.2.1.1平面控制

8、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5.2.1.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5.2.1.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5.2.1.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5.2.1.5桩位必须用砼保护,需要时砌砖围护并加盖板,并用红油漆作好点位标记。5.2.2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5.2.2.1依据平面布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及定位原则,设置纵横主控轴,详见附图(1#-4#基础定位放线图)。5.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