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ID:23489787

大小:8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8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1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2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3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4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学科发展情况,论述了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措施,探讨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1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学科发展概况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和种子产业发展的需求而诞生的新专业。XX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申报建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我国一些农林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据初步统计,XX年,全国幵设本科或本科以上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共有29所,其中培养本

2、科层次的有25所,硕士层次的有14所,博士层次的有11所。2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安徽农业大学于1979年成立种子教研室,1985年开始招收种子专科(二年制),1997年开始招收农学专业种子方向2000年开始招收种子工程高职(三年制该专业XX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XX年开始招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种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XX年开始招收该方向博士研究生,XX年申报设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XX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我校首批5个一本专业之一开始招生。目前,招生计划由XX年、XX年的每年40人增加到2010年的60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高

3、度重视和扶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该专业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依托农学院作物学级学科博士点和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长期开办种子专科和农学专业种子方向的经验积累,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好的教学条件,具有…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2.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围绕培养能够主动适应我国种子行业科研、生产与经营

4、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全面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3〜5年的教学实践,力争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成具有自身特色,在国内农林院校中具有较高水平,适应种子产业发展需要的种子类本科专业。(2)基本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教学内容改革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主动适应现代种子行业发展需要的

5、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习环节的指导,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2.2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措施(1)专业发展规模与培养人才类型。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计划每年招生60人,并根据种子行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条件,适当调整招生规模。培养人才的类型包括:企(事)业管理型;种子生产、加工、贮藏与检验技术型,营销型;科研教学型和自主创业型等。(2)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宽基础”、“高素质”、“能力强”、“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等几个要点,构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干XX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本科教育,种子科学

6、与工程专业XX年开始招生,因此,我们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订并修订了学分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育种、种子研发、种子生产、种子贮藏加工、种子检验、种子营销、种子管理和贸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种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从事与种子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研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与技术、作物育种、作物栽培、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农业机械化、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经营管理以及企业运作需要的成本会计、市场营销、商法、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研

7、发、种子生产、贮藏加工、检验、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科研创新、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与经营、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构建和优化。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适当减少必修课程门数,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均独立开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本专业要求最低修读31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5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