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ID:2349109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_第1页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_第2页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_第3页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_第4页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文/宋振华摘?要:汽车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从我国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伴随着“以行业需求为主导,以工程实践为保障,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本科分段培养(中职+普通本科)学历层次提升等方面亟待改革,应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jyqkGZ2014015。随着汽车技术的高

2、速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将成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极具挑战性的行业。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会越发紧迫,对企业提升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汽车维修市场的现实情况为基础,结合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一、我国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汽车高新技术和维修技术发展情况2014年,在被誉为“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的日内瓦车展上,汽车产业的新技术层出,其中就

3、包括苹果Carplay系统、宝马动态自动驾驶技术、福特SYNCAppLink车载娱乐通讯系统、丰田燃料电池车技术等等。可以说,如今的汽车产业已经不单单在产品的性能和舒适性上做文章了,汽车厂家已经开始瞄准了产品科技领域。汽车产业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企业也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更新各种现代化检测设备。掌握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信息和新的工艺已成为汽修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同时,企业维修管理制度不断科学化,操作流程也不断精细化。高质量的服务,精确化的诊断已成为汽修行业的服务准则。2.汽车运用与

4、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汽车维修行业从业员工中,初中学历(含以下)的为38.5%,高中学历为51.5%,专科及以上学历为10%,发达国家的这种学历结构却分别为20%、40%、40%。目前我国现有的从业技术人员获得技能证书的数据比例也偏低,有22.4%的技术人员无任何技术证书,技师及高级技师比例偏低,仅为8%。可见,我国专业人才数量跟行业发展的需求量还存在一定差距。3.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现代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维修工艺的规范化,决定

5、了汽修人员必然是以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求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既需要掌握丰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需要有一定的汽车检测服务的实践经验,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修。二、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学校应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紧跟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坚持“以行业需求为主导,以工程实践为保障,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改革及课程建设中加大投入以提高教学效果。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中职学校在一

6、体化教学中,“双师型”师资相对比较缺乏,学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大投入,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或高等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丰富知识结构,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域中的技术专家。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传授技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现在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在与行业需求对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还是有些脱离。教材陈旧,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7、知识面狭窄。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加大专业和课程建设力度。(1)推动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中职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优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设置要能体现社会发展的技术前沿,要进一步充实调整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智能化绿色节能辅助系统、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等发展前沿技术内容。(2)完善课程建设,以教学效果提高为前提。学校应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坚持贴近学生,以符合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即更有利

8、于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稍宽,突出技能培训的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材选用方面可以与企业、本科院校一起合作开发适合岗位需要的教材,提高技术层次与实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项目化教学,将一门课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凸显技能培养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打破“老三段式”的教学设计,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课堂化”。同时也可以引进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