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

ID:23507504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8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_第1页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_第2页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_第3页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_第4页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X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X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评论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也要重视媒介赋予的社会地位,提高自律性,防止过激语言、负面情绪的泛滥。再次,媒体机构要有专业理念。除了个人,媒体机构也可以注册微博。作为专业的媒体机构,要发挥其自身优势,用专业理念引导以微博为载体的X络新闻评论向纵深式发展,重点突出专业媒体机构的权威性与引导性,进一步提升、扩大X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力。    摘要:微博作为媒介民众化转向的代表,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媒介当中

2、来。作为X络新闻评论的一股“微”力量,它不仅拓展了X络新闻评论的渠道、增强了X络新闻评论的互动性,还扩大了X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但是,对微博评论真实性的质疑与隐藏在当中的非理性情绪,又给X络新闻评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文就微博对X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与深思。  关键词:微博;X络新闻评论;影响;深思  1672-8122(2011)12-0046-02    一、民众化转向与微博的兴起  “快女”李宇春一夜走红,人民教师范美忠一“跑”成名,“最美洗脚妹”刘丽感动整个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媒体上,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从

3、参加相亲类节目以“出位”博名,到通过选秀角逐电视节目的明星角色,从在个人博客上粘贴生活照片,到通过X络论坛臭名昭著,普通人已经不仅仅扮演“受者”的单向角色。“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X络信息化时代,它反过来提供了如此广泛和多样的参与机会,从而构成媒介的一种化形式”[1]。民众化的转向,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媒介当中,虽然这种媒介进路的扩大不能认为必定会带来一种的政治,但是,媒介的开放性与受众的参与性却使民众化的维度清晰可见。媒介时代微博的兴起及迅速推广,正是媒体由大众化向民众化转向的代表力量。微博,即微博客,是、Email、ail、w

4、eb,还可以通过发布信息,这种传播介质的移动性使传播者真正挣脱了时间的束缚。碎片化内容的表达与对碎片式时间的利用,进一步奠定了微博与其它媒介产品的竞争优势。3.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说“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4]。微博信息发布平台提供的转发与评论两大功能是微博裂变式传播模式的原动力。微博用户在微博注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其他用户的微博,成为其微博的“粉丝”,同样,该用户被关注后也会拥有一个“粉丝群”,这样每一个微博都是一个开放式的

5、社交小群体,大家根据兴趣爱好聚集在这一群体组织当中。粉丝越多,信息传播的范围就越广,引发的评论也越多。这种点—面—面的裂变传播模式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广度远远高于点-点、点-面的传播模式。  微博对X络新闻评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拓展了X络新闻评论的渠道。传统的新闻评论一般于编辑部的议程设置,内容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与局限性。X络评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议程设置模式,越来越多的议题通过论坛、博客、跟帖等形式进入到编辑部的视野。微博低要求、简便化的准入机制,汇聚了来自不同行业和阶层的民众,无论草根还是精英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

6、它丰富了X络新闻评论的话题。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微博用户纷纷评论并转发郭美玲的微博,对中国红十字会提出质疑。此事件却引发了一场围绕中国公益事业、慈善机构X络评论的风暴,直接影响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发挥了新闻媒介进行社会监督、环境监测的社会功能。2.增强了X络新闻评论的互动性。从X络新闻评论的几种形式来看,各大媒体和X站的评论专栏,多是精英阶层之间的对话,由于其设置的门槛较高,草根阶层即使有参与讨论的权利,真正进入其中进行评论互动的几率却很小;论坛上的跟帖与发言基本上不受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论坛不是X络新闻评论中流砥柱

7、,所以它的覆盖率和影响面较小,导致参与其中的主体有限,评论的互动环节仅仅是在少数的意见领袖之间进行;博客作为一种“零进入门槛”[5]的X络新闻X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评论形式优于以上两种形式,但其“社群群组”的内涵又对博客内容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影响互动的效率。而由博客引发的更多X络评论则由于博客之间的非高度关联性,绝大多数被淹没在X络信息的洪流当中,不能被关注并引起重视。微博简便易行的操作平台与强大有力的辐射力使“观点互动在微博平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6]。在微博的操作平台上,只需要点击信息下方

8、的“评论”按钮即可进行评论,评论完成后,裂变式的传播模式可将评论传播到不同的组织群体当中,进行互动,直至汇集成几股不同的信息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社会民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态度与愿望。更有甚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