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

ID:23514108

大小:30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8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_第1页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_第2页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_第3页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_第4页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法1调查组织与责任1.1县级负责组织普查人员,确定责任区,具体实施调查,样本初步鉴定。1.2市级负责参加重点区域调查,复检可疑样本,抽查核实县级普查结果,并对可疑新疫点进行复查。1.3省级负责督察与技术指导,新疫情发生区样本检测、认定及疫情上报。2调查范围各级组织普查单位所在地行政辖区内所有松林。重点是:交通沿线、风景区、厂矿、松木制品生产和使用单位(木材加工点、木材市场、建筑工地、仓库、驻军营房、电视机及配件厂、纺织机厂、通讯站、基站、电站、电视塔、光缆和电缆架设区)等人为活动频繁地区附近的松林,特别是与疫区比邻地带

2、、曾从有疫情分布的国家或地区调入松木及松木制品(如电缆盘、垫木、设备包装及铺垫材料等)的地方。3调查时间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份开展两次全面普查。4调查内容查明发生分布地点、范围、树种、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确定疫情分布边界,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图、疫情分布详图。5统计标准5.1松材线虫病症状:5.1.1针叶逐渐变为黄绿、黄褐、红褐色,整株萎蔫枯死或部分枝条萎蔫枯死,针叶当年不脱落;5.1.2树干部多数有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侵入孔;5.1.3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材质干枯有蓝变。5.2病株率:在发病面积内,按病株数除以松树总数乘

3、以100计算,即:病株率=病株数/松树总株数×100。5.3危害程度5.3.1纯林以病株率为指标,轻微一病株率低于0.1%、中等一病株率O1%--1%、严重—病株率高于1%。5.3.2混交林用发病范围涉及的小班面积、比例、病死树数量几个指标表示。5.4发生面积5.4.1纯林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统计,无小班区划的以实际面积统计;5.4.2混交林折合成纯松林面积统计。5.5疫情发生点:有疫情发生的乡(镇)、国有林场。5.6疫情发生区:疫情发生点所在的县(市、区)。6调查准备6.1各级组织、实施普查的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6.2有关

4、资料及常用工具和仪器a)行政区划图、森林资源分布圉。b)松林区的小班卡片。c)发生区松材线虫病疫情分布现状图。d)周边地区疫情发生情况、与疫区交往情况资料。e)调查表格(表1、表2、表3、表4、表5、表6)。f)望远镜、手摇钻(钻头直径10-15㎜)或电钻、锯、斧或砍刀、塑料袋、标签、记号笔,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玻璃漏斗、乳胶管、止水夹、离心机、培养箱、培养皿等。7调查方法7.1踏查根据松林分布的特点和到当地访问乡镇林业员、农户等,初步了解本地松树死亡情况,设计具体踏查路线。7.2详查在踏查中,发现可疑松树,应以林业小班为单位作进一步

5、详查。7.2.1抽样7.2.1.1抽样对象的选取7.2.1.1.1对发现的枯死、濒死松树首先排除其它死亡原因(如人畜破坏、森林火灾、冻害、水渍及其它病虫害等)。7.2.1.1.2查找是否表现松材线虫病典型外部症状7.2.1.1.3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刚枯死不久的优势木(针叶呈黄绿或黄褐色,尚未完全枯萎,树皮尚未脱落,材质尚未腐朽)。7.2.1.1.4抽样时可考虑以下因素:a)7-8月份病植株陆续表现感病的外部症状,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出现典型病死树最多),从出现初期外部症状至整株死亡约2周。b)在林分中一般是优势木先发病。C)由于

6、环境条件、接种线虫量、抗性差异等原因,一些松树仅部分枝条表现感病外部症状,这种现象在混交林中表现的尤其明显。d)濒死树的针叶在小枝上下垂倒挂,当年不脱落。e)不应将树干部有无松褐天牛危害状作为判定的必备条件,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病死树应区别对待。7.2.1.2抽样数量在一个小班内,可疑松树10株以下全部取样;10株以上先抽取10株,再选取其余数量的1%。7.2.1.3现场填写《松材线虫病林业小班调查抽样记录表》。7.2.2取样7.2.2.1取样部位a)整株枯死的,在树干胸高处取样;如果胸高部位木质部材质新鲜、有松脂,或没有松材线虫病发生记

7、录的可疑点,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中部(上、下部之间)、上部(主侧枝交界处)3个部位分别取样;b)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要在树干上部和枯死树枝上取样;c)在春季松褐天牛化蛹期,在蛹室周围取样。7.2.2.2取样方式a)已发生地区的可疑病株,剥净树皮和去除外围木质部,砍取100-200克木片,或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同样重量的木屑。b)对没有松材线虫病发生记录地区的可疑罹病树,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5cm厚的圆盘。7.2.3在样品上及时贴上标签(包括样品号、采集地点、树种、树龄、采集时间等)。7.3样品保存样品应及时分离鉴定,若需要

8、保存可采用以下方法7.3.1将木片或木条放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几个小孔,放入4℃冰箱;7.3.2木段、圆盘可直接裹上几层湿纱布后放入4℃冰箱保存,若需保存时间较长,样品需经常喷水保湿。7.4样品检测样品分离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