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

ID:23582667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_第1页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_第2页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_第3页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_第4页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内容摘要近几十年来,城市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高架路、空中花园、人行隧道、地铁、屋面广场、阶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越来越普遍,城市空间有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近几十年来,城市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高架路、空中花园、人行隧道、地铁、屋面广场、阶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越来越普遍,城市空间有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空间的立体化  1.立体化的城市要求 

2、 传统城市都是沿着二维平面而生长的,街道、广场、园林等城市空间主要在城市地面上发展,城市的各种分项系统分别占据城市土地的二维平面。在城市职能体系日趋复杂的今天,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又造成了城市功能不能很好实现。  城市设计的立体化试图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职能矛盾,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其实质是城市空间的多维度综合利用。例如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的立体切换、建筑跨越交通路线形成整体群组、城市广场高抬或下沉以改善高空和地下的环境质量、自然要素、生态景观与建筑、交通、市政设施的上下层叠等

3、等。广州市为了保证解放路南北交通主干道的功能,在几年前就萌生了双层骑楼的构思,把人行道架设在二层,人行天桥跨越车行干道,从而做到人车分流。  立体化的城市设计运用多向度穿插和层叠的手法来整合城市环境,促进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实现分合得体、整体有序的目标。随着部分地下人防工程转作商业用途,以及地铁与其上就业联系的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进人了新的阶段,城市设计的触角也将深入地下。而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和城市上部空间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城市设计增添了“竖向形态”的新课题。  2.城市空间的竖向分区    建筑使用空间与城市

4、公共空间或设施在垂直方向(剖面方向)上下叠置。空间层叠组织方法是城市空间立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人们对城市垂直方向空间区位的集训密切相关。在传统城市中,城市人群活动大都集聚在地面范围。随着人们对空间资源的积极探索以及空间开发技术的日益提高,地面上、下部空间正在成为城市空间区位构成的重要组成元素,一般来说,垂直方向的区位构成从上至下可分为以下9个层次:  (1)超高层区(超出地面100米以上)独立性较强,其功能以办公为主。   (2)高层区(地上9层以上,100米以下),独立性较强,其功能以办公、居住、旅馆为主。

5、  (3)中层区(地上5-8层),其功能以办公、商贸、居住、旅馆、商业为主。  (4)近地面区(地上2-4层),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其功能表现为地面功能的延伸。  (5)地面层,较强的公共性,在市区核心地段,其功能以商业、娱乐、社交、商务、办公、公共交通为主。  (6)地表层(地面以下5米),其功能以市政设施、管线、停车场,有时也可作为地面功能的延伸。  (7)地下浅层区(地面以下5-10米),其功能以零售、娱乐、停车和行人交通为主。  (8)地下中层区(地面以下10-20米),较强的独立性、封闭性,其功能以地

6、铁交通为主,兼零售。  (9)地下深层区(地面以下20米),较强的独立性、封闭性,其功能以多层次地铁交通为主。  由此看来,城市空间的垂直区位越是接近地面层,其空间性质越是趋向开放和密集,其区位价值越高,越适合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从空间设计角度来讲,其最重要的变革在于将传统集中于地面或近地面以公共性为主的功能元素、环境元素、空间特征及其设计方法向地面上下两极延伸和推展,从而实现城市地面的再造和增值。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层叠,其实质就是城市空间的垂直运动,并在垂直运动中加强建筑与城市的整合,从而起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

7、城市机体运作便捷和保护自然生态要素等多重作用。地铁陵园西站直接与广州市中华广场的地下商场相通,并把人流引导至商场的中庭;北京路新大新百货公司的二层商场直接与人行天桥相连等等。众多的实例说明:现代城市空”间趋立体化。 二、城市空间的复合化  某空间单元同时具备建筑个体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归属。这种复合空间由建筑内部使用者和城市公众共同使用,在功能上加强了建筑与城市间的直接联系,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空间的使用效益。复合空间的组织形式适宜与开放性、公共性程序较高的功能群组,如商业、娱乐、交通、商务办公大堂等等

8、。复合空间由于不确定的归属关系往往造成管理上的难点,因此它需要公众文明素质、管理方法和设计处理的共同配合。城市空间复合化是立体化城市设计的必然结果。城市设计的形态网络有必要将内部。空间纳入其中,这里的内部空间包括城市公共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过渡空间和地下空间等多种具体类型。内外概念界限的打破将使立体化的城市设计发挥出可观的潜力。  传统的城市设计一般将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