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

ID:2358701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_第1页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_第2页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_第3页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_第4页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模型教学  摘要:高中物理常见的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出现的物理模型问题进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物理;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23-01  高中物理常见的模型有:1.对象模型。2.条件模型。3过程模型。4.结论模型。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理内容之一,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现象相依托,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有力的手段之一。同时了解物理模型的迁移和转化,对于物理逻辑的培养

2、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出现的物理模型问题进行教学呢?  一、利用物理模型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我们如何区分这些知识对与我们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里就针对力学的中的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模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很清晰地区分这些相接近的概念间的差异,在解决问题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典型物理模型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5  1、典型物理模型的学习。在教学中设计对比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逐步建立模型。  先让学生观察下

3、列对比实验:  (1)、两个质量不同,但摆长振幅相同的单摆振动。  (2)、两个摆长相同,但振幅不同(摆角都小于5度)的单摆的振动。  (3)、两个摆长不同的单摆的振动。  通过这一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形成对单摆这一理想模型的初步认识。进而展开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1)、实验器材:轻质绳(不可伸长)、小重球(密度大);  (2)、实验的条件:小摆角(小于5度);  (3)、实验的结论:等时性(来回摆一次时间相等)。  深入分析(运用抽象、近似等方法)可以得出单摆周期T与摆长周期的关系,使单摆模型的物理表面与本质特征统一起来。  2、典型物理模型的

4、迁移。在物理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一些典型的物理模型,而且要巩固发展物理模型,将其放在一个更复杂的新环境中去加以应用,促进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举例说明:  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两小球分别置于轨道圆心O点和离轨道底A点很近的B点处,将它们同时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问谁先到达A点?(此题求解的关键是对两小球建立物理模型。)  分析如下:  首先,“小球”是一模糊语言,但从题目分析来看,可将球a、b大小忽略,抽象为质点模型。其次,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5A点很近的b点处”、“光滑轨道”等描述。可将a球运动转化为自由落体运动模型,

5、而b球的运动转化为单摆模型(联想到光滑轨道对小球b支持力N相当于单摆运动过程中摆线对摆球的拉力)。最后,对两小球分别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简谐运动规律进行求解。  对典型物理模型的学习和迁移可以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对于我们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重要物理模型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1、质量柱体微元模型  对于速度为v定向流动的密度为ρ的连续流体,可在v方向选取一横截面积为S的柱体微元,则在Δt时间内通过S截面的流体质量即为以vΔt为高、以S为底的柱体微元的质量,柱体微元质量表达式为:Δm=ρSvΔt。  举例说明:人的心脏每跳

6、一次大约输送8ml的血液,正常人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约为1.5×10Pa,心跳约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瓦?  分析如下:对该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情景上,而应将问题转换成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决,即通过认真读题后,把实际问题加工改造成相关的物理模型来处理。将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的那部分血液视为一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液柱。血液柱受到心脏的推力为F,每次心脏推动液柱前进的位移为L。由压强公式P=FS可知,心脏每跳动一次,推动血液做的功为:W=FL=pSL=pV其中V为心脏跳动一次输送血液的体积。因心脏每分钟跳动n=70次

7、,故心脏的平均功率应为:P=nW/t=70W/t=1.4W。5  2、电荷柱体微元模型  类似于质量柱体微元的建立,对于速度v定向连续移动的电荷,也可以在v方向选取一横截面积为S的柱体微元,则Δt时间内通过S截面的电量即为以vΔt为高、S为底面积的柱体微元中的电荷的电量。柱体微元电荷表达式为:  ΔQ=neSvΔt。其中n为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e为电子电量。  对于重要的物理模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同时逐渐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本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具

8、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