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

ID:23589913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_第1页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_第2页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_第3页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_第4页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汽车拥有量的增加等原因,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主要就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从建筑设计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改善既有沿街住宅的居住环境,为要建沿街住宅提供设计参考。关键词: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建筑设计,改善方法  交通工具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改变了原本和谐的城市结构与居住模式,带来了诸多难以回避的不利影响。噪声污染、尾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沿街居民的日常生活,使居住环

2、境变得异常恶劣。本文主要就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从建筑设计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1噪声污染的改善  无论是交通噪声还是生活噪声都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居住区外环境噪声干扰主要是住宅外部的噪声源发生的,其传播途径是通过建筑物的外维护结构进行传播,比如外墙、门窗及阳台等;有时也会以振动的方式传入室内,激发轻质构件发声,形成二次噪声源[1]。对沿街住宅噪声污染的改善应从声源、传播途径就进行控制,进而采取一套自上而下的建筑措施,从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区规划布局、住宅单体技术设计

3、等角度逐层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以下从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的角度进行分析,(1)合理的功能分区,居住区的声环境规划,必须要考虑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台,严格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控制。采用“闹静分离”的设计原则,减少噪声对住宅的影响。比如,工业区远离居住区,有噪声干扰的工业区需有防护地带与居住区分开;高噪声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建筑尽量避开噪声源.且位于噪声源主导风向的上风侧。2)道路与沿街住宅的关系,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主要交通道路与居住区的布局关系,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居住区,当有特殊情况

4、不得不穿越时,应制定相应的防噪措施。减弱街道空间的围合程度降低混响声的干扰,原则上应尽可能加大道路两侧建筑之间的距离。横向上,可以采取沿街道住宅空错退让布置的方式,在道路与建筑退让出的空地间布置绿地。视像上,可以采取逐步退台的方式,以减弱街道两侧建筑对空间的围合程度,并利用退台出的屋面布置绿化。这样不仅可降低混响声级,而且退台的屋面绿化,减弱了街道两侧建筑物之间所产生的多重回声现象,对控制空通噪声具有一定的作用。2安全问题的解决2.1交通隐患方面  城市交通布局不仅要考虑城市生活的合理与便捷,还

5、要考虑沿街住宅的居住安全。车行道与沿街住宅之间必须通过人行道和绿化进行隔离,避免住宅单体的出口直接面向城市道路,住宅小区的出入口与街道之间要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减少交通事故对沿街住宅的影响[2]。2.2防盗需求方面  (1)住宅立面设计。由于在住宅设计阶段对居住安全问题考虑不细致,使得罪犯很容易通过阳台、栏杆、窗台、落水管、空调架、防盗X等构件进入室内。因此,新建住宅的立面设计尽量避免可以攀沿的突出构件,如若确实需要,必须在设置位置、挑出高度和宽度上进行细致考虑。如住宅底层尽量避免悬挑构筑物的出现

6、,窗台不宣外挑、落水管不宜外露、空调架位置要适当等,以防止罪犯攀爬。住宅立面设计还要便于安装电子安全系统,减少监视设备的死角空间,以利于相互协防。  (2)防盗窗的使用。既有住宅安全问题解决办法中,最简单方便的就是安装防盗窗。城市管理者和防盗产品生产企业都在努力提出新的防盗方法和研制新的防盗产品。现有的窗户防盗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软性防护产品,如红外线防盗系统:另一类是硬性防护产品,如推拉百叶安全窗、安全卷帘窗等。相对于其他形式来说,推拉百叶安全窗能起到良好的防盗作用,又对住宅立面没有破

7、坏影响。  (3)室外照明的控制。适当提高室外照明能有效的降低犯罪发生率,减少居民对罪犯的恐惧感。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采用智能开关的方式实现公共照明及环境灯光的自动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整个住区的灯光照明、降低犯罪率的目的。灯具的高度应适宜人的尺度,避免树丛对光线的遮挡。3居民的私密性保护  私密性具有动态的特点.人们在不同的对间和地点,因活动的不同需要不同程度的私密性。针对沿街住宅,就要在其与街道之间增设半私有与半公共选样的过度空间,使不同层级空间之间有弹性、有缓和、有平稳的过渡[3

8、,4]。对于从建筑设计角度如何保护居民私密性进行如下探讨。3.1平面交通的影响防治  (1)利用地坪高差。在分隔街道公共性与住宅私密性空间时应该多采用地面高差这种较为自然、灵活的过度方式,从而使空间隔而不断,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居住行为的私密性要求。具体来说,沿街住宅可设置半地下室.使一层室内地坪与室外高差加大,有效地避免外界通过窗户对户内视线的干扰。  (2)适度的空间分隔。分隔主要是通过制造围墙,将私密空间从其它空间中圈定出来。水平方向,可种植一定宽度的树篙和灌木,拉大行人与住宅的距离,减少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