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

ID:2360235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_第1页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_第2页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_第3页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_第4页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地震对民用建筑毁灭性的破坏作用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自身安全。因此,重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理念与策略,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是将地震造成的破坏作用降到最低的主要措施。本文针对民用建筑中常见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破坏性特征,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理念进行阐述。关键词:地震;抗震理念;民用建筑;结构设计0.引言  汶川、玉树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巨大生命财产的损失,近十万人罹难,数千万房屋受损,造成的破坏性仍触目惊心,因此无论是震前或是震后,抗震加固建筑结构都显得极其重要。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作为我国建筑的主要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居住密切相关。对其抗震设防,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环,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里,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研究,更科学合理的解决建筑的防震抗震问题。  1.民用建筑中常见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  目前,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有:砖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4种建筑结构各具特点以及不同的抗震性能。1.1砖木结构抗震性能  砖木结构由砖或砌块构建竖向承重结构的墙和柱,木结构作楼板和屋架。主要存在于广大偏僻的农村,建造简单,材料易得,费用低。但这一结构的砌筑砂浆强度较低并且纵横墙连接不牢,稳定性很差,抗震性能不良

3、,6、7度地震时便极易倒塌。1.2砌体结构抗震性能  砌体结构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砌体为主的结构。现今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最典型的形式,一般为3层-7层,因为多为小开间房屋,具有很多内墙,而且砖的形状规则,因此抗侧力刚度较强。  尽管砖墙抗压性强,但其韧性差,变形能力小,在地震中破坏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楼梯间和开有大洞口的墙体或是跨度大的横梁的开裂、倒塌及预制板的脱落等。多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尤其是底层框架的结构很不利于抗震,出于建筑使用功能如此建造,因底层柱子很少,易出现破坏。若首层破坏,整个上部结构便掉下来。1.3钢筋混凝土结构

4、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钢筋和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成梁和柱,通过刚接或铰接连接组成承重骨架结构,共同抵抗地震过程中出现的水平及竖向荷载。然后,装配上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等轻质材料作为隔墙分户的建筑。由于空间分隔灵活,墙体重量轻,节省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地抗震性能。目前,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既具备框架结构平面使用空间大的优势,又具有剪力墙结构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5、,对抗震产生的水平荷载更有利。  但是,框架结构主体与填充墙体之间因缺乏可靠连接,不论采用强连接还是弱连接,都难以保证填充墙自身稳定性,地震时发生填充墙和维护结构的大量开裂甚至坍塌,并且柱端和节点破坏也非常严重。1.4钢结构抗震性能  钢结构由于钢材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延性好、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可塑性强、等优点,对抗震发挥优良作用。据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显示,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建筑发生倒塌的几率最小。并且因钢结构自重轻、强度高,结构结实、工作的可靠性较高,抗震性、抗冲击性好,工业化程度较高、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其已成为21世纪

6、的绿色建筑之一。  然而造价高,易腐蚀,耐火性差的缺陷,使得钢结构建筑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但相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钢结构建筑必将是人们的首选结构形式。  2.民用建筑的抗震加固理念和策略  在民用建筑的抗震加固设计之前,需要对结构现状进行抗震可靠性评价,包括:(1)确定结构的性能——结构及其局部的承载力、整体性、延性和刚度等;(2)确定结构完成预定最低功能的要求——包括建筑的使用要求及效果等。而且在选择具体的加固策略时,还要综合考虑加固对结构使用的影响、技术的可行性及难易、以及对经济效果甚至建筑效果的影响等。我们将抗震加固方法分为两大类。2.1通过减小地震作用的抗震策略 

7、 减少地震作用结果是降低了结构完成预定最低功能的要求。因并未加固结构,一般称其为间接加固法。但地震作用的减少,使得结构反应相对减小,也就保证了结构发生地震时的安全。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增大结构周期,以减小结构刚度,例如隔震垫的使用;(2)利用阻尼器吸能,耗能系统。地震发生时,在结构变形相对较大的部位,布置合适的阻尼器,可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作用;(3)附加子结构(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如加大钢支撑体系,经济与功能效果俱佳、增加抗震墙(剪力墙、翼墙等),降低抗震性能薄弱的墙体或梁承受的地震作用,有效提高结构整体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