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

ID:2363569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_第1页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_第2页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_第3页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_第4页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文章由收集。今年我省的中招语文命题仍然坚持重基础,查能力,看创新的命题思路。试卷仍然分为四大块,综合性学习已不再明显出现,写字等小题出题形式稍有改变。现将试题分析如下:一、语文知识部分1、积累与运用。此题分值共28分。1-2题考查字的音形,3题考查古诗文积累,4题考查阅读名著情况,5题提炼信息、修改病句和写字,6题考查读图情况。总体看来,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内容清晰明了,没有出现似是而非的现象,能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基本积累。学生的得分情况良好,多数学生在23分以上。但这个成绩与学生的估计存在在定差距。因为语文考试结

2、束后,学生普遍认为基础知识题很简单,不会失分较多,而实际并非如此,有很多学生该得的分却因为不扎实不细心不认真而失去了。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呢?先结合试题作简单的分析。1-2题考字的音形,特别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考查学生对每个字词的积累,比给一字注音,一字写形这种出现方式好多了。这三题相对不准,学生失分不多。古诗词默写紧扣名篇名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没有增加试题的难度,多数学生会背会默写。但可惜的是出现了许多错别字,如把梨写成犁、鸿写成宏平常老师反复强调的,学生为什么还要出错?关键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这需要引起老师们的思考,怎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

3、做重复训练。如果再出现一道理解性或迁移性默写会更能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名著阅读也不难。以我愿为交朋友为说明理由形式出现,备选人物为中外名著中人物,写出这些人身上的优势品质中的一两点即可,失分情况较少。小综合(提炼信息、修改病句、写字)注重基础,比较简单,失分较少。写字题型的改变增加了题型的灵活性。读图较简单,答出图中反映的主要内容并谈感想,关键是看出图的主要内容。总之,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因重视基础积累而赢得平时较认真、中等上下的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因试题灵活而让那些平时积累丰富、答题灵活的同学大显身手。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2007年中考试卷存在的问题。2、现代文阅读。

4、《梨一样的苹果》属于记叙类文章,这篇文章选材好,立意好不仅歌颂了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又让人感受到了科学家的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语言朴实,但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文章的结构严谨,围绕苹果故事前后对比,从而突显了主人公的形象。四道题有难有易,增加了批注的读书方法的考查,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属于说明文。选文典型,设题科学,试题难度适中,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得满分,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得8-9分。第14题难度大,能考查出不同程度学生的水平。对于说明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平时教学中多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很关键,把经典课文作好例子讲清楚,讲明白,最重

5、要的是让学生学明白,练明白。最好有阅读指导课。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3、古诗文阅读。今年的文言文阅读还像去年一样是课内外对比阅读,但以课内为主,而且课内的选文是新课标上要求的必背文章。两个文段内容相关,便于学生理解阅读。课内外选文的相互结合也便于综合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同时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课外拓展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诗歌《游山西村》,命题秉承了以往的传统,重在测验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理解和佳句赏析,体现了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认为命题上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文言文既然是对比阅读就应该在比对上下功夫,而真正落实到对比阅读的

6、分值只有2分,没能充分发挥两个文段的作用。二是《鱼我所欲也》中的辩字与语文版课文中辨字不统一,使学生答题时不知该写哪个。三是从试卷批阅过程上,我们也发现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古诗文赏析很多学生只是写出了一些概括性的或总结性的语句,而缺乏简要分析过程,使答案不完整,究其原因可能是平时训练不到位;说明在文言文教学中只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忽视了整体的理解、品味与分析,表达能力训练不够等现象还明显存在。二、作文部分对命题的几点看法:1、有利导向。一是本次考试写作部分在拟题时采用了选题作文形式(命题、材料),既与去年(半命题+命题)有相同之处,又有新的变化,可谓稳中有变。引起了广大语文

7、教师和学生对审题的重视。再是两个文题看似平常,实则颇费苦心。在选材、立意上既可突出自我,又要注重合作,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在构思上能发挥学生创新意识。2、美中不足。材料作文中所引用的材料在学生作文中被大量引用,易束缚学生手脚,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可能是材料作文的弊端。3、建议。一是继续坚持人文化、人性化的指导方向,文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尽吐衷曲,让我们在语文中招卷上能采撷到更多的精品。二是文题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放开他们思维,驰骋想象,率性而出,随性而发,这样更能多产佳作,展示真才。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