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pdf

中医四大经典.pdf

ID:23639990

大小:525.25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8-11-09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1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2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3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4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5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6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7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8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9页
中医四大经典.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四大经典.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四大经典习题集邵阳市中医医院科教科《伤寒论》一、《伤寒论》问答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三者有何不同?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六经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阶段,也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六经辨证则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它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

2、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2.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疾病与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与六经辨证有着十分密切关系。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以脏腑的病理反映而论,各经病均会累及所系的脏腑。如白虎汤证既

3、是六经之阳明热证,但同时也是胃热证候;三承气汤证既是阳明腑实证,也是胃肠燥实证。其他经络同样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从经络的病理反映而论,十二经脉受邪之后,所循部位均会出现相应证候。如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至足,故太阳经受邪则见头项痛、身痛、腰疼等证。其他经络亦是如此。三阴经属里证,其经络所反映的证候虽不象三阳经那样显著,但其表现的某些证候,如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厥阴病的头痛,都与经络的循行不无关系。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但值得提出的是,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

4、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般的规律。3.《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伤寒的基本治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和发扬了《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证,均遵照审证求因的原则,辨其病因之阴阳、病性之阴阳、病位之阴阳,然后按照病因、病性、病位的阴阳属性确定其相应的治法,提出了一系列论治的方法与规律。二是祛邪扶正,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故以扶正为主。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须

5、据病情而定,何时祛邪,何时扶正,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必以病情虚实状况为依据。三是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不论采取扶正,还是祛邪,无论是正治,还是反治,皆以协调阴阳,以平为期为准则。四是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一般情况重在治本,此是论治之大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要急则治标,此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常法,而先里后表为变法,表里兼治为权宜之法。五是正治反治,依证而行。大多数情况下,表象与本质相符,故多用正治法,但若有疾病表象与本质不一致,如真寒假热证,即当配用反治法。4.太阳病提纲证原文及其病机是什么?太阳病提纲证是“太

6、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浮盛于表,向外抗邪在脉象上的反映。由于太阳经脉上额交巅还出别下项,太阳受邪,经气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正常发挥“温分肉”功能,故见恶寒。此脉证综合反映了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的病机,故作为太阳病提纲。5.太阳蓄水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与方药是什么?太阳蓄水证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蓄下焦;二是患太阳表证,而膀胱气化功能不健,若饮水过多,水液不得及时排出,因而水蓄下焦。其病机总为太阳表邪未解,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故

7、其临床表现以口渴,小便不利,苦里急,微热,脉浮为特点。膀胱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故渴欲饮水,饮水后口渴不除;膀胱气化不行,水道不调,故见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故见少腹胀满急迫不舒;太阳表邪未解,故脉仍见浮,身有微热。治用五苓散化气行水,通里达表。此方剂型为散,取其发散之义。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以利水;白术健脾行水:桂枝通阳化气,兼散表邪。“以白饮和服”,含有桂枝汤啜粥之义;“多饮暖水”,可助药力以行津液而散表邪。汗出则玄府通畅,利水则气化通行,表里气机俱畅,有利于排除蓄水,故曰“汗出愈”。6.太阳蓄血证分哪几种类型?试述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

8、与方药。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病不解,在表之邪化热循经入里,与瘀血互结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