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ID:23667378

大小:63.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09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治未病服务部相关技术操作规范1.毫针操作规范2.电针操作规范3.灸法操作规范4.拔罐操作规范5.头针操作规范6.刮痧操作规范7.穴位贴敷操作规范8.小针刀(刃针)操作规范9.温针操作规范10.穴位埋线操作规范11.腹针技术操作规范12.推拿疗法操作规范13.中药熏蒸操作规范14.经络检测仪操作规范15.多功能全科检测系统操作规范16.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操作规范7.中医体质辨识技术操作规毫针操作规范1.针刺前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按理、法、方、穴作出诊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心地接受针刺治疗。2.

2、检查针具的安全,并根据处方选穴,安排体位,以一次能把所选穴位针完为最佳体位。3.暴露穴位处的皮肤,用碘伏或75%医用酒精对选好的穴位及临近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备用。4.进针时,可采用单手或双手进针法将针刺入皮内,根据病情需要和穴位所处部位等,选择针刺方向、深度和角度,规定留针时间和治疗的疗程。5.在留针时间内,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运针,催经运气,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实施,保证针刺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其他疗法在留针期间一并进行,如艾灸、红外线照射等。6.留针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留针时间到了就

3、可以出针。7.出针前应把其他的治疗方法先行停止、撤销。出针时,一手用消毒棉签压住穴位附近,一手握住针柄,轻轻松动针身,再将针慢慢拔出,棉签顺势压住针孔,防止出血。-32-8.出完针后,要仔细检查所拔针具是否完整,患者身上是否有残留的针具等。确定安全后,告知患者可以离开。9.针刺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如晕针、弯针、滞针、断针等,可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报告。10.有要向患者讲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等,要在患者离开之前,向患者交代清楚,防止意外的发生。-32-电针操作规范1.使用电针前,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适

4、合电针治疗,治疗时应选用何种波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2.根据病情,选用穴位,一般选用3-5对穴位为宜,一对穴位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或过远,同时禁止一对电极之间的回路通过心脏,防止意外发生。电针穴位的针刺方法如同毫针操作,得气后才能接上电极。3.选择适应患者病情的电针仪品种,常用的电针仪有G—6805型、WQ—10A型等,有其不同的临床适应范围。4.使用电针前,先将电针仪所有的旋钮归零,按键松开,将每对输出电极分别接在一对穴位的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针,正极接配穴针;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一对电极任意接在相关穴位的

5、两根针上。5.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预先设定,选择适当的波型和频率。6.打开控制已接毫针的电极的输出旋钮,逐步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强度,一般输出电流的强度控制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畴,防止电流过大产生电离灼伤。一般通电时间为5—20分钟,有些病人可延长至几小时不等。7.治疗结束时,先将输出旋钮调回到零位,关闭波型和频率开关,最后关闭电源,取下导线,按毫针方法出针。-32-8.如需使用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将针刺入,接上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接在浸湿的纱布上,固定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同侧经络的皮肤上,

6、操作同前。9.使用电针过程中,如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意外时,可按毫针刺法同样处理。-32-灸法操作规范1.使用灸法时,应根据灸法的特性,选择适合灸法的疾病,对实热证、阴虚火旺等证型要慎用或禁用灸法。2.在对病人施用艾灸之前,要根据病情选用艾灸的种类。艾灸的种类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和其他灸法。3.艾灸时先要安排病人的体位,充分暴露艾灸部位,易燃品要远离点燃的艾火,防止意外产生。4.艾灸过程中,操作者要思想集中,注意患者对艾火热量的反应,随时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防止烫伤意外发生。一

7、旦出现烫伤,按照烫伤应急预案进行处理。5.艾灸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特殊灸法可缩短或延长艾灸时间。一般以被灸部位出现潮红或患者感觉灸热透入深部为度。6.如果多个部位需要艾灸时,要注意艾灸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施灸的顺序,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若是艾炷灸,则要先灸少壮部位,后灸多壮部位;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艾炷大者。临床上还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泥不变。7.在施用艾灸时还要严格执行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不要犯虚虚实实之戒或其他的不良后果。-32-8.艾灸完毕,要把艾火完全

8、熄灭,防止火灾发生。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嘱其注意事项和艾灸部位的护理。-32-拔罐操作规范1.拔罐前应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是否适合拔罐,并拟定拔罐部位和治疗方案。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恐惧心理,配合完成拔罐治疗。2.操作前,要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3.安排好患者的体位,尽量能一次性拔完所安排的火罐。4.在进行特殊拔罐时,如闪罐,动作要轻巧,速度要快,防止造成皮肤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